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的茶园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和消费量、茶叶出口额等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发展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茶产业发展体系。
另一方面来看,茶叶生产流通等环节尚需转型升级,茶产业链在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定制化等多方面的解决方案,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社会进步的自发参与者、积极推动者、目标化成者”,并以“推好自动化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推动实体经济细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的推好自动化成平台,为助力茶产业适应新发展阶段,破解茶产业面临的供求失衡、质量不稳定等现实问题,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出茶叶自动化生产解决方案:ZX自动化制茶生产线(流水线)解决方案V2.0 【方案编号:ZX-THC353101-Y22V20】。
我们后续还将致力于完善茶叶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此外,还将着力完善加工、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茶叶全自动生产流水线生产,满足茶叶全天候、不落地、清洁化、标准化、柔性化、定制化、高效率生产。
若对茶叶生产流程自动化感兴趣,也可以加微信:177 1068 9057 ,进入茶产业自动化微信交流群。
茶产业与自动化科技:“以电制茶”增产提质,托起了尊桥村民的致富梦
原题:三代制茶梦
一山连两省,在闽、赣两省之间,武夷山脉森林密布,九曲蜿蜒,滋养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地处武夷山脉脚下的江西上饶市尊桥乡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升级茶产业。在周坞村“白眉茶谷”,采茶正当时。沿着曲径通幽的山路向前,千亩梯田上是碧色的茶山,采茶女们正忙着采摘今年首批“上饶白眉”。
1200年前,茶圣陆羽曾隐居上饶,种茶品茶。“上饶白眉”是尊桥茶场创制的新茗茶,该茶满披白毫,外观雪白,外形恰如老寿星的眉毛,故得此名。
作为土生土长的尊桥乡人,郑伟军一家三代与茶结缘。上世纪80年代,爷爷杨山仔靠着在茶叶良种示范场种植“上饶白眉”,养活一家7口。“那时候就是靠一个茶把、两口铁锅来制茶。”在郑伟军的记忆里,爷爷的双手在铁锅中不断变换,杀青、轻揉、理条、提毫、烘干、提香,在烟熏火燎中,手法与温度、时间共同作用,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茶叶。
“手工制茶产量低、精品少。”2000年,郑伟军的爸爸郑崇沅承包接管了爷爷曾经耕耘过的茶山,创建茶厂,开始规模化生产“上饶白眉”。“春季制茶时也是汛期时节,采茶、晒茶都要看天色。”最让郑崇沅提心吊胆的就是天气问题,传统手炒的制茶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也在那一年,国网上饶供电公司加大投资成本,开展一轮又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大力向郑崇沅推广以电能替代煤柴。
有了可靠的电力供应,加上烘干机、电炒锅等电气化设备的引进使用,茶厂生产加工全面转向“以电制茶”,只要茶青采回来,就可以连夜制作,茶叶的产量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2008年,郑崇沅的茶厂年产“上饶白眉”6000斤,年产值达到180万元,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尊桥乡民承包种茶的热情。绿叶开启了郑伟军一家的幸福路,茶山托起了尊桥乡村民的致富梦。
(国网上饶市广信区供电公司皂头供电所党员服务队队员在尊桥乡茗龙茶厂巡视10k918高泉线高阳台区)
重重茶山青翠,层层云雾缭绕,穿着红马甲的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在青翠间十分醒目。他们行走于畦畦茶丛,检查每一个灭虫灯、光伏电板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将检查结果一一记录在册。每年3月,皂头供电所照惯例对“白眉茶谷”的每个台区负荷进行摸底,隔三差五对厂区专用线路和制茶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安排专人对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响应,确保茶叶加工用电无忧。
看着茶叶加工生产线全力运转,郑伟军对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也感慨万千。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2018年,从父亲手上接过茶厂经营权的郑伟军立志要把“白眉茶谷”打造成多业态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茶产业,实现以茶兴农、以茶兴旅、以茶富民,带领父老乡亲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茶山产业升级在望,电力先行。2019年9月,国网上饶市广信区供电公司皂头供电所员工在千亩茶山中挥汗如雨,制作拉线、架设专变、铺设电缆等施工作业,为郑伟军的茶厂架设了一台500千伏安的专变,迁改3公里长的架空线路,使尊桥乡的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更坚强的保障,大大降低了线路故障率,提高了乡亲们“获得电力”水平。
产业升级电更足,千亩茶山景更美,郑伟军开启了“茶+N”的创业模式,修建集生产、销售、研学、展览为一体的白眉茶院,引进全套一体化、自动化的生产制茶机器全面提升加工品质。建立手作体验工坊,使游客可以品尝新茶,甚至体验制作茶叶、学习茶道,让更多的人感受“上饶白眉”历经三代的制茶变迁。筹划建设“白眉茶谷小镇”综合旅游示范区,以上饶本土文化、特色茶种植产业为依托,农旅、文旅、商旅相互融合,打造旅游化、生态化、健康化的城郊休闲度假区,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政府的规划中。
“我们的千亩茶山就是绿水青山,这个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就一定能带着乡亲们实现金山银山的梦想,在绿色电力的保障下,绿色生态发展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展望未来,郑伟军信心满怀。
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升级,时代变迁,能源迭代,新一代茶农们的探索与创新,正在赋予“上饶白眉”更多绿色发展的意义。(文/蒋瑛、刘小珍 图/刘小珍)
宁化:制茶产业走向自动化
日前,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广泛吸纳国内外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架起了企业与技术成果转化之间的金桥。宁化一笔峰茶业通过交易会,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引进科技特派员和新技术,进一步提升制茶工艺,推动产业发展。
2006年,一笔峰茶业在宁化成立,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茶叶食品加工的综合性企业。公司现有原生态野生茶园1600余亩、绿色生态茶园基地1100亩。2017年,一笔峰茶业新增茶园种植面积500亩,改造老茶园面积300亩,全年茶业总产值超过2800万元,比上年增加11%,净利率达13%,比往年提高了4.8个点。2017年6月,公司生产的“一笔峰+图形牌乌龙茶、红茶”获评“2016年度福建名牌产品”。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宁化现有茶园4.9万亩,属多茶类生产区,其中省级以上良种20多个,30多个茶产品获省、市级名优奖。长期以来,每到生产季节,人采加机采,所采摘的茶青,从嫩芽、嫩青到普通茶青,用传统方式分类加工,但往往无法全部加工完,造成较大的茶青浪费。2017年2月,一笔峰茶业引进多茶类全自动生产线,一线多用,设备利用率高,降低设备成本投入。该条全自动生产线总造价800多万元,包括摊青、摇青、杀青、揉捻、解块、发酵、整形、烘干和控制等设备共计70余台(件),实现智能化、标准化、清洁化,全自动化不落地生产。
2017年7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教授郭雅玲被选派到一笔峰茶业,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服务,帮助公司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产品提质,开展加工学和审评学知识与技术培训。郭雅玲教授表示,全自动生产线能够加工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类等多种名优茶,有利于提质增效,抢占茶叶市场。
一笔峰茶业负责人邱位平坦言,自动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制茶产业全程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工人只要坐在电脑前,就能视频操控分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等制茶流程。今年将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的合作,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积极研发孔坑茶自动化生产线技术,开展孔坑茶茶树选育优良品种项目,促进茶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赖全平)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