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泽林任沈阳自动化所所长

 

原题: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宣布会议

 

于海斌代表上一届领导班子发言

史泽林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发言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2022年1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一届领导班子宣布会议在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局长孙晓明视频参会并主持。沈阳分院分党组副书记毛志远,沈阳自动化所领导班子成员、院士、党委委员、纪委委员、中层干部、科研骨干代表及管理骨干代表等190余人参加了会议。

  孙晓明代表院党组宣读了《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关于史泽林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史泽林任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孙雷、李硕、刘连庆、曾鹏任副所长,周峰任纪委书记。

  于海斌代表上一届领导班子发言。他回顾了任期内领导班子精诚团结,与全所职工共同努力,在科研能力提升、成果产出、创新队伍建设、科研平台与条件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感谢院党组一直以来的关怀与指导,感谢全所职工的支持和包容,相信并祝愿沈阳自动化所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取得更大的辉煌和成就。

  史泽林代表新一届领导班子发言。他首先感谢院党组对新一届班子的信任,将努力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两加快一努力”的要求,领导全所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将带头做好廉洁自律,恪守底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全体班子成员将恪尽职守,与全所职工一道,积极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谋划研究所发展未来,努力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不辜负院党组的期待和重托,不辜负全所广大职工的期待。(人教处)


 


 

“潜龙”团队获2021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原题:沈阳自动化所“潜龙”团队获2021年度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潜龙”系列深海资源勘查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团队

  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院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潜龙’系列深海资源勘查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团队”荣获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这也是研究所时隔四年之后再次获此项殊荣。

  深海资源勘查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亟需研发能在深海自主勘查的水下机器人(AUV)新装备。团队立足自主研发,突破了适于复杂地形的高机动航行控制方法、高质量多元数据处理与融合、新型半自动化布放回收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潜龙”系列深海AUV,填补了深海资源自主调查装备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可燃冰等多种深海矿产资源的大范围精细勘查,是我国深海资源自主勘查技术引领者和装备唯一提供者,在推动深海资源勘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于2014年设立,授予为推动科学技术研究面向国家地方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益等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团队。本次全院共授予科技促进发展奖10项。(水下机器人研究室、科技处)

 

 


 

太赫兹团队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

 

 
 
1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太赫兹团队在红外探测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了基于硒镓钡晶体的3~8微米中红外高灵敏探测,对纳秒脉冲的探测灵敏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实现了系统的国产化。该项技术将为我国在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探测工具,相关成果近日刊发于最新一期国际光学权威期刊《光学》。
 
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中红外探测系统。
 
据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中红外光与分子之间的共振现象可大幅度提高光谱测量的信噪比,进而实现对物质成分的有效识别。中红外探测技术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物性分析等领域的科学探索,以及推动环保、化工行业、医学诊断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中红外探测主要采用热探测和光电探测两种直接探测手段,现有性能已难以满足科学家对微量物质的精准检测的需求,探测灵敏度已成为中红外系统研究的瓶颈问题。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太赫兹团队负责人祁峰研究员说:“针对当前中红外探测的瓶颈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激光频率变换技术的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了实验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将弱中红外信号高效率地转换为近红外信号,该近红外光携带了中红外光的信息且易于探测,通过这种间接探测的方式大幅度提高中红外信号的探测灵敏度。”
 
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多种晶体的光学特性,科研团队将目标锁定在硒镓钡晶体。“硒镓钡晶体通常是作为波源使用,我们大胆尝试,将它作为探测系统的一部分,在掌握其光学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性能光参量振荡器,优化了相位匹配条件,解决了弱信号环境下的强背景噪声抑制等问题,实现了收发一体的中红外系统。”祁峰说。
 
硒镓钡晶体
 
通过对纳秒级脉冲的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目前可达到的探测灵敏度优于碲镉汞探测器100倍,实现了飞焦级纳秒脉冲的有效探测;系统的动态范围超过110 分贝,在宽频范围内的均匀响应可达到1.4个倍频程,上述两指标均优于传统的直接探测系统。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开展测试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科院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史泽林说:“实验室始终面向实际需求开展光电探测研究。通过探测新机理、新方法,在一些难度很大的问题上实现突破,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追求。高灵敏度红外探测研究就十分典型,如果灵敏度取得数量级的提升,就会为生物、医疗、化工等领域带来全新的科研方法,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沈报全媒体记者: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