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创新自科文收录关键词:VC  自动驾驶   新能源汽车   】
  
  听说,VC要继续“卷”科创
  
  导读
  
  THECAPITAL
  
  
  
  2024,投资人“向光而行”。
  
  本文5637字,约8分钟
  
  来源 |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2024年,作为十四五的压轴之年,是反转之年。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将会进一步深入,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股权投资行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行业需要因势利导、借势而进,投资人需要顺势有为、轻装前行。
  
  1月17日,融中财经2024(第13届)资本年会在京盛大举行。
  
  会上,以“拥抱新风口掘金新赛道, 新兴产业投资新机遇”为题,大会进入 “创投趋势专场”专场讨论环节,啟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傅哲宽,恒旭资本董事长陆永涛,国科投资董事长孙华,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鼎晖VGC管理合伙人王霖,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参与了论坛讨论,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为论坛主持。
  
  精彩内容抢先看: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光点,2024年的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一定“会有光”,GP、LP、创业者,我们一起聚光而行。
  
  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 :越来越多的“小而美”科创企业,添补了中国关键产业的空白。好的项目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更多时间才能上市,因此投资人一定要更专业、更专注、更谨慎,面对内卷的市场,不断提升认知,支持企业成长。
  
  国科投资董事长孙华 :“卷科创”要一直持续下来,投资机构才有未来。目前返投是所有机构都头疼的问题,为了达成LP满意的DPI,基金要找投资机会更多的地方落地,比如深圳。不能高质量完成返投的地区,坚决不能去。
  
  鼎晖投资创始合伙人,鼎晖VGC管理合伙人王霖 :投资难、募资难,大家今天都说“难”,但难是相对的,有周期的。好企业还是会持续向上发展,关键是投资人要投好、投对。拥抱趋势,而不是拥抱风口,这才是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本质。
  
  恒旭资本董事长陆永涛 :中国汽车产业、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这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是对于通过IPO实现退出的思路,无论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要做出改变,调整预期。
  
  啟赋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傅哲宽 :早期科技投资,就是要在“变和不变”中寻找机会,变的是随市场变化在投资方向上的调整,不变的是对未来长期机会的关注。目前主流的科技赛道中,创业者的技术水平比过去都不断在提高。
  
  以下为“融中财经2024(第13届)资本年会”中,“拥抱新风口掘金新赛道, 新兴产业投资新机遇”论坛精彩实录,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编辑整理:
  
  01
  
  2023有喜有忧
  
  投资人边“看”边“熬”
  
  罗飞:2023年,对于所有同行都是非常有体会的一年。首先,请大家分享一下各自机构感受到温暖和阳光的地方?
  
  张向阳:回顾去年,有喜有忧。
  
  募资,母基金100多亿,直投基金30多亿,,达到了我们的预期计划;
  
  投资,30多亿资金,比计划其实下滑了20%,投资动作稍微慢了一点;
  
  管理,近几年一直在抓管理,给企业赋能、加快退出,压力比较大。
  
  在经济下滑周期,很多项目虽然收入没有减少,甚至还要增加,但利润在降低。科技型企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上市,要不停的融资。所以,原来不焦虑IPO,但去年复盘,我看确实开始有些焦虑。
  
  退出,去年实现退出的企业14家,数量维持正常,但回报倍数是降低的,两三倍左右,原来基本上在5-7倍。
  
  欣慰的是,在投资过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小而美的公司在不断这两年向前发展,填补了很多中国产业的空白,尤其半导体行业,材料、设备,发展速度非常快,未来几年后,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有一个大幅度提高。
  
  王霖:2023年大家都感觉很难。对于我们来说,尽管宏观形势非常有挑战,但还是有高兴的事情。
  
  募资方面,我们即将完成近20亿首关。为这个寒冷的冬天备足粮草。投资方面,被投发展也不错,大部分都在进行新一轮融资。中国企业虽然都在讨论内卷,但是我们一些出海的被投发展得很好,有些甚至超出预期。退出方面,尽管今天科创板、创业板的IPO速度放慢了,但是好的企业还是能持续上市,关键在于投资人要投的好,投得对。
  
  今天的难,和20多年前相比,不算难。难,都是相对的,是有周期的。
  
  孙华:国科投资投科技投了36年,穿越了多个周期。
  
  2023年,从投资的角度,“看”的比较多,看什么?
  
  第一个,看估值泡沫能不能回归到正常水平,现在虽然是资本寒冬,但是前几年一级市场吹起的估值泡沫还是很大,而二级市场调整比较猛烈。
  
  第二个,看新一届政府施政方略到底是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
  
  第三个,看AIGC方向,虽然看的比较多,但一年没出手。
  
  退出端,2023年如果用一个词就是“熬”。资本市场的变化大家很清楚,尤其八月份以后,IPO收紧,对去年退出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很多项目申报时间被拉长,不少企业还在等IPO审核和注册。整体而言,无论IPO退出还是并购退出,都有所下降。
  
  但在“看”和“熬”的过程中,2023年也有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
  
  我们做过一个总结,中国产业经过多年调整,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用两句话概括:卷向全世界,创出新未来。尽管经济增速在下降,投资机构很难,但是中国企业,特别在疫情以后,走向世界的速度在加快,很多企业在全球市场都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另外,随着中央政策的引导,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企业现在越来越强调“科技创新”。去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投资机构来讲是值得欣慰的。
  
  陆永涛:对于2023年讲几个体会。
  
  第一个体会,去年新能源汽车赛道里,自动驾驶,芯片等领域,好的标的企业融资几乎都要面对八九家机构,同时出现在谈判桌上在经济下行周期,所有机构都在“投小投早投科技”的时候,如果真的有10多家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帮助它的业务快速做起来是很欣慰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把汽车赛道做好。
  
  第二个体会,感谢很多LP支持,2023年底新基金完成了首关,主要围绕新能源、半导体,生产制造、出行环节布局。困难的环境下,希望跟很多机构携起手来,帮助早期企业,帮助科技创新企业快速成长。
  
  第三个体会,按照传统思路,企业投资后两年就要上市。现在,很多投资机构也都在这样一个固有思维里,想要通过IPO上市来实现退出。但面对去年的情况,我们要改变这种思路。也要跟企业家交流沟通,说服企业家改变思路,大家拧成一条绳,在恶劣的环境下走出去,活下来,活得更好。
  
  傅哲宽:2023年对啟赋资本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恰逢十周年。经过十年时间,啟赋不仅活下来,还有所发展。2023年也是我们未来十年的起点,如何发展是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
  
  2023年,每家机构都面临很多难处。啟赋比较幸运,在大困难来临前,自2021年就进入了较好的回报期,过去投的一些天使项目陆续上市退出,积累了一定基础。募资方面,一支20亿成长期基金募资完成,而且第一次得到国家中小基金大基金的支持。投资方面,过去投的一些早期公司,发展态势较好,甚至一些技术公司也在出海。
  
  出海应该是2023年比较热的关键词,公司走出去,发展空间也会更大。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这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说明中国科技不断进步得到了验证。
  
  02
  
  新周期里找寻企业增长的新动能
  
  罗飞:松禾资本,募资方面,去年分别在成都和常州落地了新的基金。投资方面,得益于前些年的早期项目,尽管资本市场IPO收紧,也有6个项目在境内外上市。我们去年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和被投企业一起,卷起袖子加油干,一起融资,一起开拓新业务,和项目团队的距离比以前更近了。
  
  去年5月份,我们参加了一家投资企业的周年拓展活动。企业组织去五台山徒步,大家一起经历了一次风雪洗礼。徒步计划是三天,第二天便遇到暴风雪,能见度不到五米,30多人的团队,在极端天气下,成功用半天时间,走出了暴风雪包围圈。三天下来,团队凝聚力,史无前例。这是去年很难忘的一次经历。
  
  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只是焦虑感与幸福感的迭代。面对不可预见的未来,大家一起走出困境,留下的不是痛苦,而是幸福。
  
  下一个问题,如何走向海外?在最难的时候,好几个行业成功走出海外,证明了它的国际竞争力。未来什么样的行业会继续走出海外?什么样的行业,未来不仅有转机还有新增长?如何寻找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王霖:今天的题目是拥抱新风口,我认为要改一改,雷军说了: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关键是风停了,猪就摔死了。所以,投资人不能拥抱风口,而是要拥抱趋势,长期发展的趋势,这是长期价值投资的本质。
  
  投资行业二十年来一直在变,中国从贫穷到富足,从消费零售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很多平台经济带来了机会,很多机构也抓住这个机会取得了不错的回报收益。在新的时代,科技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大家的焦点都在指向科技创新,同时,大批人才回到中国,中国的资本、供应链等都支撑起了这个时代的发展。
  
  之前的平台经济阶段,如果抓住了几个主要项目,就能获得比较大的成功,没抓住就失去了机会。现在,科技时代,百花齐放,各个领域都有机会,大家也都有机会。
  
  大趋势是什么?今天,大家关注的可能是人工智能,尤其是ChatGPT的出现,大家认为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有人担心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它确实已经在改变生活了,比如数字机器人,在供应链上的货运,仓单,发货等环节,效率高,成本大大降低,尤其大模型出现后,实现人机对话,对产业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作用更明显。
  
  最近,人形机器人特别热,为什么?机器人搞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今天突然热了?如果没有ChatGPT、AI的发展,机器人的智力水平只能做简单重复的活动。今天,有些交互出乎意料,这代表了机器人智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现在,制造能力和供应链水平的提高,成本的降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无人工厂,机器替代人工。我想这就是未来的趋势。当然,大模型的应用还有很多,发展速度可能超过想象。所以拥抱这个大势,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各个领域的革命,这就是我们的投资机会。
  
  陆永涛:去年整车销量3000万台,海外出口超过450万辆,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制造在逐步走向全球,这是行业不可逆的趋势。
  
  中国制造业,我们的工程师红利优势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而且我们的创业氛围浓厚,对于“投早投小”,国家政策支持,机构资本支持。中国制造业优势很强,且未来几年这一强大优势仍将持续。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制造优势发挥得更好,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到海外建厂、供应链外移,不单单是汽车行业的问题,是中国制造业要走向海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很多制造工厂,在生产制造环节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生产效率提高、成本下降,这是投资人迫切希望找到的企业。只要投资人沉下去,在某个细分赛道或者行业里待得够久,把中国制造做得更好是有机会的。
  
  对于汽车产业,现在每个地方都在搞整车,每个投资人都想投整车,卷得很厉害。现在国家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新能源市场占了全球领先地位,未来三到四年,通过优胜劣汰行业的利润点可以更快提升,相信中国制造仍有无限可能。
  
  罗飞:国科资本在硬科技的早期培育方面,做的很早,且有非常大收获,尤其疫情期间,成功募到一只新基金,落地深圳宝安。这个基金在四年投资周期中,在最难的市场环境下,投资布局、策略变化有哪些特质?
  
  孙华:国科瑞华三期基金规模45个亿。最后一个投资人签字是在武汉封城那一天,所以这只基金完整经历了三年疫情。基金四年投资期,还有一个月投资期结束。
  
  目前来看,已投出近40个亿,估值在80亿左右,投资人对DPI、MOC还是比较认可的。
  
  首先,这只基金始终坚持科技领域投资。互联网的红利,我们一口也没吃上,一直在科技领域,现在风口终于吹到了这里,我们的机会也来了。特别是抓住了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红利。
  
  第二,这只基金落在深圳。现在,返投是困扰所有机构的问题。对于投资人而言,到一个投资机会较少的地方,完成返投难度很大,要实现好的回报更难。在一个土壤不太肥沃的地方,“打粮食”太难了。为了达成LP满意的DPI,基金要找投资机会更多的地方落地,比如深圳。凡是不能高质量完成返投计划的地区,坚决不能去。
  
  目前来看,在深圳这片创业热土上,基金完成投资效果还不错。新的四期基金也在募集中,是一只北京和深圳两地的平行基金。
  
  第三,这只基金的四年投资期间,有三年出差受限,但仍能很好的完成投资任务,是因为我们团队能够抓住每一个时间窗口。不能离京时我们就在北京打阵地战,一旦可以出差就大队人马扑向深圳。
  
  罗飞:啟赋资本一直坚持早期投资,这两年出现什么样新的品质?
  
  傅哲宽:市场化机构做早期投资,与国家队、CVC不太一样,瓶颈主要在于自己。
  
  过去十年,我们享受了互联网、消费的红利,抓到了尾巴,投在线教育、投消费品牌也赚了不少钱,但当时我们在新材料等科技领域也有布局。现在,做早期投资,科技投资,啟赋没有转型问题,只有投资结构上的调整。但早期投资,永远都是在“变和不变”中寻找机会,不变的是一直做早期,变的是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做出方向和策略的调整。
  
  过去三年,模式创新类创业慢慢不再好做,相对而言,科技类机会多了。从目前主流的科技创业赛道看,早期创业者的技术水平肯定高于过去,很多都是顶级技术大牛和科研院所出来的技术研究者,早期创业者的水平是在不断提高。
  
  03
  
  2024关键词:坚韧前行
  
  罗飞:最后,请每位嘉宾对于2024年说一些关键词。
  
  张向阳:去年很卷、很难,但创业者的热情、激情还在,这很明显,也很重要。市场还在,需求还在,投资人还在。做投资是很难的事情,行业很卷,投资人要生存下去,一定要做专业的投资人,更专注、更聚焦,更谨慎,提升认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王霖:原来是“募投管退”,现在加个字“返”,“募投管退返”,虽然压力很大,但还是有很多机会,关键是要做好自己,即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数量都有减少,但真正做到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发展好的企业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关键词就是:坚韧前行。
  
  孙华:六个字:“卷科创,赢未来”。科创必须坚定不移地卷下去,卷是中国的优势,我们没有任何选择,不管是企业还是投资机构都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做更多投入,只有这样国家才有未来,投资机构才有未来。
  
  陆永涛:投早投小,VC行业要干十年以上,不用担心困难。
  
  一个GP管理者,需要调整思路,适应新环境,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最困难的时候,跟企业家真正交朋友。与LP深度沟通,让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傅哲宽:现在的经济环境确实挺难。2024年的一个关键词:稳健。
  
  罗飞:如果每个人都是一个光点,2024年的中国股权投资行业一定“会有光”。作为基金管理人,GP、LP、创业者,我们一起聚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