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关村论坛发布十项重大科技成果
全球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亮相,量子云算力集群综合指标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现身,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产出……4月25日,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的重大成果发布环节,十项重大科技成果集体亮相。
从大语言模型ChatGPT到文生视频模型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了一波波的浪潮。在本次成果发布中,我国人工智能系列成果引起广泛关注,包括多个千亿参数基座大模型发布,用户规模国内领先,长文本上下文理解能力不断增强,AI Agent智能体应用逐步拓展,文生音乐模型国内首发,文生视频模型取得原创性突破,生成时长和质量实现大幅提升。此外,基于价值驱动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通通”发布,可以识别人类意图并主动提供帮助,已达到儿童一定智力水平,并且正在持续成长中。
人工智能时代,用“光”替代“电”作为信息处理载体的光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芯片的重要技术核心。我国团队研制出国际首个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能效提升400万倍,有望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力引擎。
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正在引领新一轮处理器芯片技术与产业的变革浪潮,第三代“香山”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核是国际上首次基于开源模式、使用敏捷开发方法、联合开发的处理器核,性能水平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近年来,我国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引发全球关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联合北京芯智达神经技术有限公司,成功构建“北脑二号”高性能侵入式智能脑机系统。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柔性微丝电极、大通道数高速神经电信号采集设备,能有效支撑高效运动想象神经编解码的开发,电极性能参数世界领先,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该技术难题的突破,为更自然、更灵活的新一代神经假肢的开发等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量子计算方面,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团队,完成了大规模量子云算力集群建设,实现了5块百比特规模量子芯片算力资源和经典算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总物理比特数达到590,综合指标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离不开开放的创新生态、高水平的人才、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等因素。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会上,工信部、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通过五方面重点任务,为中关村明确了发展“路线图”,提出到2027年成为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标杆。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