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创新自科文收录关键词:机器人 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中外媒体记者走进亦庄探访北京机器人产业园
  
  9月3日上午,由2024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科技创新高地”主题采访活动邀请来自德国电视二台、“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日本朝日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等50余家中外媒体的70余名记者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深入了解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发展及场景应用。
 
  
  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北京亦庄。
  
  北京亦庄是北京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其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正依托“一个园区、一批平台、一个中心、一支基金、一群人才”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加速构建全国机器人产业高地。截至目前,北京亦庄已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其中半数以上为专精特新企业,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占全市机器人产业的50%。北京机器人产业园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不断推动机器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关键要素保障,园区聚焦机器人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应用场景”的北京亦庄模式,拥有机器人大世界展厅、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以及优必选、合鲸科技、长木谷、强联智创等机器人企业,成为外界了解北京亦庄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窗口。
  
  记者团第一站到位于北京机器人产业园47号楼的北京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展厅”参观,在一层展示中心,一只机器巨手从天而降,媒体记者用手碰触它的食指,随即裸眼3D大屏被点亮,各类机器人形象逐一跃然屏上,开启了这趟科幻之旅。
 
  
  记者团与人形机器人进行互动。
  
  “机器人大世界展厅占地2000平方米,上下两层楼,集中展示9大‘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制造业、医疗健康、商贸物流、商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建筑、教育、人工智能、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展厅内的展位面向全球企业开放,展品会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动态更新,为行业前沿产品提供展示平台。”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记者团依次参观,并与多款人形机器人进行“趣味”互动。看到机器人已经参与到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辅助高精度手术进行,还能按照个人口味定制化餐饮时,记者团一阵赞叹。“我印象最深的是短发仿生机器人小七,能用英文与我们流利对话,还有机器人跟随很美的京剧旋律灵活舞蹈,非常有中国特色。”来自赤道几内亚《现在》电子新闻网的记者贝西卡说。
  
  记者团还到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参观,深入了解创新中心建设情况、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研发进展成果以及在建立具身智能数据集、推动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和商业场景应用等方面的下一步计划。据介绍,该创新中心2023年落地北京亦庄,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产品研发以及应用生态建设的创新平台,设定本体原型(肢体)、运控系统(小脑)、 具身智能大模型(大脑)、开源工具链及OS操作系统五大研发板块,与国家级科研平台、顶尖高校、产业链核心企业、应用场景企业等15家机构及企业签署合作协议,锚定具身智能与基础设施、开源生态及公共服务平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等方面协同合作与创新,为具身智能技术突破与规模化落地贡献力量。
 
  
  记者团参观机器人“天工”。
  
  “机器人‘天工’是全球首例实现了拟人奔跑的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拥有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每秒算力高达550万亿次,并配备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IMU)和3D视觉传感器,可以实现灵活扩展软、硬件等功能模块,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需求。”现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走在机器人专用道上,不时挑战斜坡、台阶等高难度复杂地形,其灵活身姿引得记者团赞叹连连。
  
  “参观北京机器人产业园,感觉像未来照进现实,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让非洲观众对北京的发展有更多深入的了解。”来自佛得角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若昂·皮纳说。来自毛里塔尼亚《人民报》的记者穆罕默德·阿提格也表示:“我去过很多城市,还是觉得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在全球非常有优势,可以称得上是Number One (第一)。希望以后有机会促进合作,让工业机械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助力医疗等应用场景也能走进我的国家,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