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滋东化金服收录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光伏 电池 新兴产业】
  
  张晓慧:政府引导基金的定位至关重要
  
  5月27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围绕“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主题,与会嘉宾展开深入交流。
  
  张晓慧:政府引导基金的定位至关重要
  
  当下,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之一。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张晓慧指出,新质生产力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张晓慧
  
  谈及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时,张晓慧认为,作为国民经济血脉,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新质生产力方面。
  
  近年来,我国顺应科创金融发展新趋势,在政策体系、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就目前科创金融现状,张晓慧指出,一是金融业正向银行业回归。“科创金融的主力军仍然是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科创金融主要依靠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创业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处于辅助地位。”
  
  二是政府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投入了大量公共资金,包括人民银行和财政部的资金支持。但在张晓慧看来,目前金融的供给结构和科技创新的融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匹配,股权融资占比较低,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覆盖不足,金融支持科创既不平衡也不充分。
  
  “此外,风险投资基金发展的历史不够长、‘募投管退’等环节的诸多限制、科创投资中介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也是科创金融不能很好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的重要原因。”张晓慧称。
  
  对此,张晓慧建议,完善中国特色的科创金融体系,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根据企业和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
  
  “具体来看,公共部门应重点改进和完善融资环境,避免盲目支持造成浪费。政府引导资金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起到引导作用,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锁定短期目标,否则会挤出很多其他资金。政府引导基金的战略定位非常重要,投资策略应是跟投优质的风险和私募基金,不应以撬动私募基金作为主要目标。”
  
  田轩:科技创新需要“耐心资本”,提高对失败的容忍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金融力量去支持。”在谈及如何利用金融手段、金融工具和金融力量去支持科技创新时,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从三个层面分享了他的看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
  
  “在宏观上,关注金融制度,关注各个国家金融制度的变迁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在中观上,关注金融市场、市场参与者和他们的发展,以及他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关注企业的特质、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要素,以及他们对创新的影响。”
  
  田轩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谈到如何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他表示,除了需要国家政策“硬支持”之外,需要靠“软支持”,即公平的市场竞争、法治环境,以及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和取向一致性。
  
  “创业和创新是非常特殊、艰难的事情,需要金融的助力,但金融很大的问题在于它有长短期‘二元悖论’,金融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短期的回报。”田轩指出,科技创新需要“耐心资本”,需要对失败高度容忍,原因在于“长钱”才能够支持科技创新周期长的属性。
  
  值得注意的是,田轩还提出,科技创新需要崭新的创投组织形式,即企业风险投资CVC。“学术研究发现,CVC(上市公司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创新水平会更高。”在田轩看来,企业做早期投资更多关注的是战略,而不仅仅是财务回报,同时,背后母公司有资金支持,因此基金没有退出的压力。
  
  田轩指出,科技创新需要健康、开放的资本市场。“学术研究发现,对于激励创新,长期股权投资优于债权投资。因此,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而不是仅仅专注于银行的发展。”
  
  李亢:未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未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发改委法规司原司长、就业收入分配司原司长李亢从直接融资,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其在赋能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发改委法规司原司长、就业收入分配司原司长李亢
  
  李亢认为,私募股权基金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最活跃、最基础的力量之一。近年来,股权投资在促进创新资本的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创新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目前行业出现了资金募集难、投后压力大、退出预期不稳定等问题。
  
  2024年是私募股权投资面临产业持续升级转型、市场格局加快转变、细分赛道迅速转换的关键时期。“作为股权投资机构,首先要把握大局,提升格局,进而更加稳妥地做好整体项目的储备、重点项目赛道的布局,最后才可能获得比较好的结局。”李亢建议。
  
  对于后续科技创新与产业投资的趋势,李亢判断,未来可能会进一步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锻长板、补短板过程中发掘的材料、设备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二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先进制造与数字技术融合项目;三是在投资阶段普遍前移的过程中,商业化落地较快的前沿技术转化项目。
  
  来源:中国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