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经济与管理收录关键词: 北京大学 政治经济学】
  
  陈东升:做正确的事 时间会有答案
 
  
  题记:2024年6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暨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2024届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本文根据典礼特邀演讲嘉宾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的演讲内容整理。
  
  非常荣幸来参加北大国发院的毕业典礼。这是同学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台上台下都应该欢呼雀跃。祝贺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当然也要恭喜家长们。12年前,我的大儿子陈奕伦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我也作为家长带着我一大家人去哈佛为他庆祝。相信今天的家长都跟我当时的心情一样。
  
  今天,你们拿到学位,踌躇满志,就要奔赴浩瀚无边、波涛汹涌的社会的汪洋大海之中。记得1983年我毕业的时候,武汉大学有一个文理融合的多学科讨论会,我当时是副主席。在毕业季的一个晚上,我们那些思想活跃的同学聚在一起讨论,谋划我们的人生。有人说他分到中央办公厅,有人说他分到国务院,我分到了对外经贸部,二三十个国家部委都有我们的同学,当时我们意气风发,感觉今后这个社会就是我们的了。
  
  然而,我最大的体会是,我们这帮人毕业走向社会后,就如同一把小沙子扔进了茫茫大海之中。你们将来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这粒沙子是否能够金光闪闪,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朝着你人生的理想、信念、梦想执着地追求。我有一句话:有理想却不为理想付出的人,就不算有理想。那只是幻想、痴想、妄想。同学们一定要为你们的理想孜孜不倦,要执着地追求你们人生的目标,用努力驶向你们人生的彼岸。这就是初心。
  
  1983年,我大学毕业提着一个小箱子,拿着一个网兜,穿着补丁衣服来到北京,至今整整41年。如果没有成就,今天我不可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不想讲心灵鸡汤或是告诫的话,而是想讲讲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的故事或许会对你们有所帮助和启发。
  
  所以,今天我用三张照片讲讲我人生的三次初心。
 
  
  第一个初心:凿“始”明志
  
  我在县城里长大,恢复高考后,我1979年考上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系。高中时,我读了《马克思传》,还喜欢读“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上刊登的理论文章,那时我的人生理想是当共产主义理论的大理论家。当时的刘道玉校长立主改革,推行学分制改革、选修课改革等。由于选修课改革,我得以有机会去哲学系学了“西方哲学史”这门课,法国启蒙时代卢梭、伏尔泰的“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彻底改变了我的三观。大学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成为了一个现代人。
  
  在我心中,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的大学,读书时我经常和同学们漫步在珞珈山上,徜徉在东湖岸边。这种山水相连、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人文的情怀,大师云集,锻造了我们所有武大人质朴又浪漫的情怀。我对母校有很深的感情,就想一定要在校园里留下一个我的印记。所以毕业之前,我在珞珈山顶的石头上刻下了一个字,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始”字,纪念母校给我的这份初心。
  
  我先是在家乡花了半天学习凿石头,当时用20多块钱买了一堆工具,用帆布油布包着大概十多公斤。80年代初没有高速公路、没有高铁,我扛着那一包工具从天门县辗转4个小时才到武汉,然后坐公交车坐轮渡过长江,再换公交车才学校。到了山顶,我用半天时间刻下了这个“始”字。你们想一想,一个青年能够有这样的意志和决心,他不可能不成功。
  
  2011年,我个人捐了1亿人民币给我的母校,是当时中国高校里金额最大的一笔捐赠,把这块大石头搬到山下,建了一个艺术博物馆。我认为,大学学习除了要掌握现代知识,第二重要的是拥有自由的精神。这也正是北大的精神。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批判的能力。大学非常重要的还有人文情怀,所以我个人给母校捐了万林艺术博物馆,用我父亲的名字命名,现在成为学校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第二个初心:实业报国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做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研究。五年间,我在《红旗》《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导报》发表了20余篇文章,作为一名学术青年崭露头角,后来被调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管理世界》杂志社做学术副总编辑。
  
  学术才能还没发挥,我的商业才能很快展现出来。我带着编辑部的同事、参照美国《财富》、日本《钻石周刊》等国际杂志的惯例,以销售额为评价标准,开创中国大企业评价先河。
  
  在与世界500家大企业的对比研究中,我发现排名第一的美国有160多家,第二名日本有110家,英、法、德各有50余家。所以我当时就有一个很深的认识,到今天仍然如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弱和该国大企业的多少直接成正比。没有一定数量在国际上数得着的大企业,国家的富强无从谈起。
  
  于是,我就毅然放弃了做学术的梦想,坚定下海创业,立志做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从教育报国、科技报国的坚定支持者走向了“实业报国”。
  
  1990年,我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一员访问日本。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当时的背景,1984年日本首相中曾根访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邀请了5千名日本青年来中国访问。日本首相也邀请5千名中国青年访问日本,每年100人。但是,1990年去国外访问非常严格,100名中国青年中最后只有50人最终成行,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日本参访了一个月。当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有一个好朋友魏加宁在东京大学留学,访问之余他带我到处去看。我清楚地记得,新宿的摩天大楼顶上最醒目的广告牌写着“日本生命”。我就问他“生命”是什么意思?他说“生命”就是人寿保险,就埋下了做一家寿险公司的种子。后来看一本书写保险公司在日本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人寿保险不仅可以做大,而且是耐心资本的核心提供者,在推动社会经济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还有那时的华人首富不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李嘉诚,而是台湾国泰人寿的蔡万霖。因为有这些印象,所以我对人寿保险有很强的敏感。特别当时美国《财富》500强里,有很多都是保险公司。这是我的第二个初心。
  
  所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下海”成为当时最时髦的词。大批机关公务员、大学老师纷纷“下海”,代表着中国的主流精英真正开始涉足商业,这批企业家被称为“92派”。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坚定地下海,成为“92派”企业家的一个代表。
  
  今年4月份,也就是35年后,我带着泰康保险集团的1400名销售精英去日本访问,特意回到我当年拍照片种下初心的这个过街天桥。这个天桥仍是以前的样子,只是我已两鬓斑白,而我创建的泰康保险集团已成为世界500强的人寿保险集团。
  
  第三个初心:改变中国老年人对生命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因为人寿保险关系人的生老病死,泰康很早就关注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就探索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在短暂地尝试失败之后,我们开始去全世界学习。当我第一次看到美国人的新型养老方式,看到一位95岁的老爷爷在跑步机上跑步,看到一群平均年龄85岁的老奶奶在跳芭蕾,再对比我的父母的生活方式。那一刹那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种商业模式拿到中国来,改变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他们对生命的态度。
  
  2010年,我带泰康保险集团的董事去美国开董事会,就是要形成共识,让所有董事去看美国的养老社区和医院,由此决定了泰康进军养老产业。今天泰康形成的保险、医疗养老和投资三大板块的创新商业模式,就是从那个初心开始。
  
  给同学们汇报,现在我们在全国35个城市规划了40个养老社区,其中20个已经开业,平均一个养老社区投资30亿,每个社区都配有康复医院。现在可以说,泰康之家养老社区是全国最高品质的候鸟式医养融合养老社区。在北京,我们的养老社区名为“泰康之家·燕园”,“燕”是北京的简称。燕园里最大的校友会就是我们北大校友会,有130位北大的教授、老师。
  
  坚守初心 时间会有答案
  
  我的三个初心,其实是一个逻辑的闭环。
  
  第一次初心是大学毕业,抱负很大。我一心只想做学术研究,理想是成为理论家,没有想当官,更没有想到去经商。
  
  第二次初心,1987年,借鉴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五百强评选,我在《管理世界》开创了中国500家大企业评选。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道。我意识到中国如果没有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没有一批大企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都是空话。从此决心去创业。2018年,我们泰康入围世界五百强,到今年已是连续七年入选。
  
  第三个初心做养老,是因为养老是产业链的延伸,不是横向的综合经营,不是跨界。过去,人寿保险就是生老病死的风险管理,客户在哪里养老跟保险公司没关系,所以我下决心把“从摇篮到天堂”这句话变成一个现实的商业模式。由于这种创新,泰康这五年从中国第五大寿险公司已经跃居到行业新单价值第三。
  
  同学们毕业了就要奔赴社会的战场,我作为一个走过来的人,祝贺各位同学,也祝贺各位家长。祝福你们今后人生的事业中建立一个正确的初心,好好守护好,坚持必有回报,理想终将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