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大的人生“升力”飞向辉煌未来 | 段慧玲院长在工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ZiDongHua 之自动化学院派收录关键词: 航空航天 先进制造 机器人】
以最大的人生“升力”飞向辉煌未来 | 段慧玲院长在工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段慧玲院长致辞
2024·07-01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亲爱的毕业生们、老师们、家长们:
上午好!
青春似火、群燕展翅,此刻的燕园洋溢着生机与希望。在这个充满喜悦和期待的日子里,我们齐聚在新奥工学大楼,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工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共同见证122名本科生、116名硕士生、91名博士生圆满完成学业,成功翻开人生的崭新篇章。
在此,我谨代表工学院,向所有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始终陪伴并支持着同学们成长成才的老师们和家长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着学院发展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经过几年的学习与锻炼,同学们已从初入校园的“小燕子”,成长为勇敢的“海燕”,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飞向各自梦想的远方。回首过去,在本科生毕业生中,有担任“万户”学生科创团队负责人的郎青林;有以共同一作在IEEE/RSJ会议上发表论文的李佳睿。在研究生毕业生中,有在学期间以一作身份发表论文11篇的徐浩;有以实际应用推动工业进步的杭念之;有多次在武术比赛中斩获佳绩的校武术队队长刘昌文;有获得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金奖的徐瑞宇。展望未来,同学们有留在北京大学等学府继续升学的;也有即将前往牛津、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境外高校继续深造的;还有前往航天一院、导控所、商飞、沈飞等科研院所,为我国国防军工事业奉献青春与力量的。无论是学习知识,科学研究,还是服务国家,大家都始终坚持走在最前沿、冲在第一线。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工学院的骄傲,工学院的历史画卷因你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
过去几年,工学院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学科质量不断强化、发展布局不断细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学院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教师队伍方面,引进了一批非常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学者,学院的院士、长江特聘教授数量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学科发展方面,力学学科的传统优势继续巩固,航空航天、能源、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工业工程管理等学科新兴优势不断展现。发展布局方面,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深化,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流体力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等重要研究机构成为了新工科建设的有力支撑。产学研合作方面,南昌创新研究院初具规模,与新奥集团等行业企业的新型合作模式日臻成熟,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落地,北大工学的产业力量输出日益强盛。
特别是,新奥工学大楼已正式投入使用,这不仅让北大工学院师生真正有了家的归属,也让北大新工科事业发展有了新的承载。藉由大楼启用的机缘,学校也将现在这片区域命名为“北京大学燕东新园”,与周边兄弟院系一同构成了燕园东部区块的空间集群,推动北大新工科建设迈上新台阶、站上新高度。
新奥工学大楼作为北大燕园目前最大的单体建筑,既是北大工学114年、工学院重建19载辉煌的见证,也是北大与新奥集团携手共筑科技强国深厚情谊的象征。此次毕业典礼是新奥工学大楼启用后的首场学生盛大活动,也是工学院进驻后的首场学生毕业典礼,具有独特的历史纪念意义。作为从新奥工学大楼毕业的首批毕业生,我们真切的希望大家能铭记北大工学院、新奥工学大楼的这个新起点,从今天出发、从这里出发,腾空而跃,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谈到飞翔,也许飞行器会是出现在我们工科学生脑海中的第一个概念。我们工学人都知道,飞行器要能起飞,需要考虑四种力,那就是推力、重力、阻力和升力。借着今天的毕业典礼,我想从这四种力出发,分享一些我的思考,也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坚守热爱与信念,增强持续前进的“推力”。
热爱,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它点燃了我们对事业的无限激情。无论前路多么崎岖,无论挑战多么艰巨,这份激情都将是我们不竭的动力源泉。信念,是我们灵魂深处的灯塔,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信念可以让我们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帮助我们跨越一切阻碍。热爱与信念是我们推动人生不断前进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
以北大力学系的创始人、我们敬爱的周培源老校长为例。从力学系创办之初,周培源先生就为工学院埋下了对真理无限追求和对民族无限热爱的种子,这是深刻在我们所有北大工学院师生骨髓里面的。周先生在年少时便对理论物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对物理的这份热爱,成为了他此后学术旅程中不竭的推力。而当“七七事变”的炮火响起时,周先生在“抗战必胜”的信念驱动下,毅然转变研究方向,从最感兴趣的相对论转向了国家更为需要的湍流理论。这一决定,深刻彰显了周培源先生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也是周培源先生不断开辟学术、人生新境界的力量源泉。
第二,要克服惰性与恐惧,摆脱人生航行的“重力”。
惰性,这种根植我们内心的惯性,常常诱使我们安于现状、留在舒适区,回避可能带来变革的风险与挑战。它给予我们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让我们远离可能到来的压力甚至失败,却也在悄悄侵蚀着我们成长、阻碍着我们进步。但是,同学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成功的大厦一定会以无数的困难和失败为基石。害怕困难和失败,本质上就是在害怕成功。所以,只有当我们敢于拥抱困难,我们才能真正见到彩虹。因此,我们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打破惰性的枷锁,驱散恐惧的阴霾,以极度的自律摆脱“重力”对我们的影响,让人生的航行飞得更远更高。
大家在工学院学习都有体会,我们的基础课程,特别是数学分析、四大力学的难度系数是比较高的。相比于许多工科专业,我们更突出数理能力的训练。这是北大力学系自创立起就奠定的特色,即克服惰性和重力,不满于眼下够用,自我加压,走出舒适区,瞄向更远更高,这是每个北大力学人必经的修行之路。
正如我们的著名院友,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六院院士”黄永刚教授所言:北大力学系本科课程的深度可以媲美彼时美国常春藤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生课程。“在北大,我学习了两年的微积分课程,这对我的研究工作大有脾益。只有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问题,才能接触新事物时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这是我相比许多同行人最大的优势。”
第三,要直面困难与挑战,正视不可避免的“阻力”。
生命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在走出舒适区、迈向不确定时,我们注定会面临困难与挑战。这些人生的“阻力”不断考验着我们,有时会让我们感到步履维艰,甚至会想要放弃。但是,只有处在不确定性中、处在困难与挑战中,我们才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我们要学会从不确定性中汲取力量,将每一个困难视为成长的契机,将每一次挑战看作提升的机会,将前进的阻力不断转化为拔高的升力。
我们的前辈,陈耀松教授是中国计算流体力学领域泰斗,也是北大力学系的创建者之一。陈先生出生于1928年,抗战期间在农村念完小学后,被家人送到上海求学,寄住在工厂里。1945年,高中毕业的陈先生因不愿继续在沦陷区求学,就和几位同学北上,希望到“大后方”去。不曾想半路遭遇洗劫,无法继续赶路,只能就地投考了安徽学院皖南分校。但陈先生没有放弃努力,从旧书摊上淘来了名校的教材自学,托人买来入学考试题仔细研读。功夫不负有心人,1948年,陈先生以转系生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大学土木系,后师从周培源先生,1953年又从北大力学研究生毕业。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形成了勤奋、坚韧的性格,能够在人生中迎击阻力,永葆动力,成就事业。
第四,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创造源源不绝的“升力”。
当我们能够自发产生推力、不断克服重力、直面人生阻力后,我们还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我们的攻角,这样才能产生足够大的升力。
我们知道,对于飞机而言,升力系数会随着攻角的增加而稳步上升,并在某个角度达到升力最大;但一旦超过这个黄金平衡点处,升力系数将迅速下降,甚至会进入失速状态。
正如飞行员精心调整机翼的攻角以获得最佳升力,好的心态,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潜能。在面对困难挑战时,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去尽可能地发现那些潜在的升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过度的乐观可能会让我们对现实中的风险视而不见,出现升力减少、阻力增加的情形,甚至出现人生失速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在乐观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合理地调整心态。
人生的成长,就是要在不失对现实清醒认识的同时,摆正自己的心态,以审慎乐观的态度面对每一个挑战,在自身推力的驱动下,以最合适的心态来最大化人生的升力。
同学们,从推力、重力、阻力和升力的角度看,要想不断飞向新的高度,我们需要永葆热爱与信念,在同困难挑战的对抗中,以乐观的心态不断创造向上拔高的升力,并在克服惰性与恐惧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人生境界的跃迁。但是,我们还必须在这不断向上的过程中,考虑另外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材料”,另一个则是“介质”。
内在品质就如同飞行器的“材料”,我们要让人生航行的“材料”兼具刚性与韧性。一方面,要锻造有刚性的身体,加强体育锻炼,以强健的体魄来迎接人生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锻造有韧性的心灵,注重提升逆商,以稳定的精神内核来拥抱生活的压力。
外在环境就如同航行的“介质”,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所处的“介质”,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航行的姿态。我们要始终关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人生的策略。在平流与顺境中,我们要保持谦逊和清醒,充分利用时代给予的资源和条件,加速前进;在湍流与逆境中,我们则需要保持坚韧和耐心,及时调整航线,寻找穿越困境的最佳路径;在跨介质的运动中,我们还需要调整自身的心态,实现平稳地过渡。只有灵活调整、积极应对,我们才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驾驭好自己的航程,飞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亲爱的毕业生们,你们即将离开工学院、离开北大,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作为北大工学人,希望大家能够从学科的学习中感悟人生真理,从工学院的使命中感悟家国大爱,秉承“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的工道精神,在不断的努力和挑战中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以内在的推力驱使自己不断进步,在人生的航行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高飞。
在你们奔赴下一程之际,学院为大家准备了三份特别的礼物,寄托了学院对你们的深深祝福和殷切期望。大家典礼后可以领取。
一是定制名字的保温杯,象征着学院与你们之间永恒的纽带。愿你们今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怀揣着学院的温暖和关怀,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挑战。无论你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记得北大工学院永远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
二是定制款万年历。它记录着时间流转,见证着大家的成长。愿你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珍惜时间、把握机遇,用智慧和勇气书写属于精彩人生。
三是定制款徽章。这是工学人的身份和标志,也象征着你们作为工学人的使命和责任。愿同学们能始终以北大工学人的担当使命为指引,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大放异彩,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展翼翱翔,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再次祝贺大家毕业,祝愿你们的未来精彩纷呈、无限可能!
谢谢大家!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