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之自动化学院派收录关键词:清华大学 人工智能 机器人 智能控制】
 
  在清华,遇见AI!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
 
  从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成立,到研制出全球首颗新款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再到千亿参数对话大模型ChatGLM的诞生……清华园里,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也亲历了科技创新带来的深刻变革。
 
  下好人工智能“先手棋”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高校布局是先手棋。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表明,大学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替代。”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清华大学永远心怀‘国之大者’,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上从不缺席。”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78级研究生与导师合影
 
  破旧立新,敢为人先。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毓凯、张钹、林尧瑞的回忆中,1977年前后,“‘中国人口众多,根本不需要机器人’的论点捆住了一些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员的思想。改革开放应解放思想,要在我国开创人工智能这一新领域,去追赶西方国家的水平。”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后,1978年,清华大学在计算机系建立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教研组,成为中国最早的人工智能教学与科研机构。1985年,成立了国内首个智能机器人实验室。1990年,又率先建成全国首个以“智能”命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2024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大会上,姚期智介绍学院发展规划
 
  继往开来,勇立潮头。进入新时代,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步伐更加坚定:2017年,成立了脑与智能实验室、未来实验室,致力于跨界融合与创新;2018年,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进一步聚焦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与应用;2020年,又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智能产业研究院,全面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交流和产业合作;2024年,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担任学院首任院长,人工智能教育与研究再次迈上新的台阶。
 
  巍巍上庠,研精覃思。从早期的萌芽起步,到如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精心布局,每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清华都紧扣时代脉搏,在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一步一个脚印的背后,既有清华速度,也有清华智慧。创新带来的成果和突破,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持续推动着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打造AI教育“试验田”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发展靠教育。
 
  姚期智坚定认为“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尽办法去培养一流学生、设计一流课程。”回国20年,他先后创办了面向本科生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人工智能班、量子信息班。2022年,三个班合并统称“姚班”。截至目前,姚班共计培养近1100名学生,已毕业学生660多名,姚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有近550篇记录在册,并有近240人次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上作会议报告。
 
 
  2006年,张钹(左一)与博士生在实验室讨论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泰斗级专家,今年89岁的张钹,即将完成90位博士生的培养。他将这些学生亲切地称为“清华代表队”。在这个队伍里,有专注人工智能在产业应用领域研究“解决工业实际问题”的黄必清,有世界范围内机器学习和贝叶斯方法的顶级学者朱军,还有许多都已经成为了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人物。
 
  从1978年招收首届人工智能领域硕士,到如今培养出领跑国际的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清华始终致力于打造最优人才生态,铺就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的自主培养之路。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更新。
 
  “AI助教有效巩固了基础知识,显著提升了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学习电路过程中的得力助手。”“在AI加入教学之后,我不仅是讲授知识点的授课教师,我需要寻找值得开拓创新的研究方向。”
 
  清华园里,师生热议的,正是学校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GLM”为平台与技术基座,研发出的AI助教系统。
 
  8门试点课程
 
  2023年秋季学期,清华开启了AI助教系统进课堂的试点工作,全校试点8门课程,目前全部智能助教系统已开发完成并投入试用。这些AI助教系统不仅能够提供24小时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智能评估和反馈,还能辅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习灵感。
 
  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布局。2024年2月,在全校教职工大会暨全校党员集中培训现场,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提出,学校将建设100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并为每一位2024级新生配备“AI成长助手”。
 
  “清小搭”上线
 
  2024年8月14日,本科生新生开学第一天,由清华大学研发的AI成长助手“清小搭”上线,为每位新生提供着“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陪伴。
 
  计算机系本科生荆美甜表示“我自己每天都会使用,身边的THUer也都有在用。”化学系本科生符晏维给出了“设计很新颖”的评价。物理系本科生孔子越反馈,AI成长助手“完全可以准确理解问题,大部分回答都令人满意。”笃实书院本科生李若兰更是欣喜地认为“‘清小搭’已经成为了我在清华学习和生活的得力助手。”
 
  截止到2024年12月,清华大学已开设113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成立了147个人工智能教学班。
 
  以AI助教、AI成长助手、学科知识引擎、AI学习空间等为切入点,清华正全力构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新生态,全方位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化升级。
 
  迈进创新发展“快车道”
 
  在全方位的布局与持续的发展中,清华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清华团队研制出的新款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
 
  激发动能,产出前沿创新成果。开展从0到1的科研,研发出全球首颗新款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芯片和面向通用云端高算力场景的存算一体AI芯片;完成从落后到并肩的追赶,推出的ChatGLM模型多项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是目前下载量和开源影响力最高的国产大模型之一;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在促进产业智能化转型上取得显著成效。
 
  “计算机科学排名”(CSRankings)官方最新数据显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论文发表量居全球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机构的第二名,并多次获得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的最佳论文奖。
 
  2023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现场
 
  立足长远,部署人工智能治理研究。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安全风险和治理挑战也相伴而生。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善创、善用、善治?清华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举办了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推进国际交流。此外,还发布了《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与实施路径》报告,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研究,体现着高校的责任与担当。
 
  携手共进,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合作。随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人工智能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力,合作伙伴网络进一步扩大。2024年3月2日,清华大学与海淀区签署《海淀区人民政府清华大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凝聚合作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清华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出愈发响亮的清华声音。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
 
  对标世界前沿科技
 
  清华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
 
  总结凝练成果经验
 
  激发创新动力活力
 
  为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