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7月4日8时11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刘伯明站上机械臂(刘伯明自带摄像机拍摄画面)

  

  刘伯明乘坐机械臂进行大范围转移前往作业地点(刘伯明自带摄像机拍摄画面)

  

  聂海胜进行机械臂操作

  

  汤洪波舱外作业(汤洪波自带摄像机拍摄画面)

 

  太空漫步,科技支撑。

 

  此次出舱活动备受关注的机械臂,就有中国电科配备的核心器件;在核心舱内,配套的十余种上百件(台)传感器、电机产品,为航天员开展科学实验和安心生活提供保障;能够让我们隔空实施并确保出舱活动圆满成功的,还有中国电科提供的的测控通信等“看不见”的技术支持。

 

  核心电机

  驱动太空“大力神臂”精准抓取

 

  出舱时,航天员在舱内控制机械臂。这个堪比“变形金刚”的“大力神臂”是我国首个具有七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工作时最长长度可达18米左右、直径约4米左右,可以在太空抓取物体,方便设备的对接、安装、变轨、分离等操作。

 

  为让它像人类手臂一样自由灵活运转,中国电科21所从2009年开始,为航天配套研制天和舱空间机械臂空间驱动组件、高精度位置传感器等机械臂核心部件及空间站任务其他相关配套电机。历时十余年,为机械臂成功配套了七个关节运动驱动组件及高精度位置传感器、三个末端执行器等关键设备。

 

  

 

  七个关节驱动组件及高精度位置传感器类似于人体骨骼、肌肉与神经系统,通过指令可操作机械臂运动与精确定位,是实现机械臂运动、精确定位的执行机构。作为机械臂的核心部件,中国电科研发人员突破了小型化设计技术、长寿命空间运动部件润滑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具备小体积、大转矩输出,可实现定位锁定功能及目标捕及抓取功能。

 

  某两款新研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用于机械臂相机云台驱动机构,为空间站在茫茫太空中的保持“耳明眼亮”提供驱动力。

 

  此外,某款行星齿轮减速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用于核心舱电动阀门组件的驱动部件。该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带屏蔽功能、环境适应性能力强等特点,并突破了接地功能等技术难点。在实验过程中,该装置作用类似于空调的管路阀门,保障科学实验顺利进行。

 

  系列传感器精准监测舱内生活环境

 

  返回核心舱,为让航天员在空间站“大房子”里住得安心,中国电科配套了十余种上百件(台)传感器及电机产品,可实现对舱内环境、食物、航天员生理指标等的精确检测。

 

  配备的数百只传感器,及时传输测量压力、温度、湿度、气体、生理等信号,时刻监护航天员身体状况变化;为密切监测核心舱内的环控生保参数,配备的手持仪器可实现舱内气体成分、温度湿度环境、空气流速、PM2.5含量以及火灾先导气体等的精准检测功能,氢、氧气体类传感器能保证实验舱内保持良好的大气环境,让航天员住得安心又舒适;新研制的某款齿轮减速混合式步进电动机用于天和舱环控生保分系统的去除二氧化碳子系统和微量有害气体去除子系统,通过控制截止阀,为宇航员提供类似于地球的大气环境;

 

  配置于天和舱环控生保分系统泵组件机构的某款步进电动机,在保证水处理循环系统正常工作的同时,还能做到不产生异常噪音,给宇航员日常生活提供安静环境;配备的水中总有机碳(TOC)测试仪,能够对航天员饮用水中总有机物含量进行实时监测,让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喝上纯净、健康、放心的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