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者共同回顾证券行业和协会30年的发展历程,齐心展望资本市场和行业发展的美好未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超同志在讲话中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协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经过30年的接续努力,协会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努力打赢三大攻坚战等作出了应有贡献。他表示,三十而立之年是走向成熟的重要起点,希望协会和行业同成长共进步,携手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持续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回归本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坚持严守底线,强化合规风控意识和实施;三是坚持行稳致远,加强行业文化和声誉建设;四是坚持强基固本,努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五是坚持担当使命,发挥好自律服务传导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协会要主动作为,动员、组织行业机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制定实施高质量发展规划;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引导行业创新发展,督促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中国特色行业文化建设,积极努力为行业营造规范有序、充满活力韧性的发展生态。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证券行业全国自律组织的诞生。我国证券行业因改革开放的大潮而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而发展,协会与行业风雨同舟,美美与共,携手前行。1998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证券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的法定地位和职责。30年来,协会秉持“自律、服务、传导”宗旨,与证券行业并肩砥砺前行,同资本市场一道发展进步;始终坚持通过达成会员共识实施自律管理,通过增进会员共信形成声誉约束,通过协同会员行动提升行业形象,更好发挥自律管理柔性监管、预防性监管、包容性监管的优势,促进提升行业机构的活力和韧性,构建行业行稳致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督促行业履行社会责任。2021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协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协会第一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荣誉即是责任,在新的发展阶段,协会将继续在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伟大实践中,担当起引导行业形成高质量发展生态的使命责任,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协会根植于会员,力量来源于会员。三十年来,证券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协会以证券公司为法定会员,逐渐覆盖各类证券服务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资信评级机构、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证券交易场所、地方协会、区域性股权市场经营机构相继成为协会普通会员、特别会员,截至目前协会共有会员472家。其中,法定会员共有140家,从业人员近36万人,总资产超过10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协会引导行业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证券行业积极融入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通过价值发现、改制辅导、保荐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行服务,促进创新资本形成和科创企业自立自强,推动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通过注册制改革试点,证券公司服务329家“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实现IPO融资超4000亿元;服务184家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登陆创业板,实现IPO融资超1400亿元;2017年以来,证券公司承销发行85只创新创业公司债,服务科创企业融资近400亿元。二是服务区域经济、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截至目前,证券公司通过保荐承销服务了7000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2752家民营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证券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管计划共计投出1000多亿元,切实纾解了民营企业流动性困难;2017年以来承销发行扶贫债、乡村振兴债6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服务构建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体系,2017年以来承销发行了绿色金融产品235只,服务企业融资超3000亿元。四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7年以来证券公司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熊猫债超500亿元;截至目前证券公司跨境资本业务规模超过3000亿元。五是服务共享经济增长成果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截至2020年末,证券公司结对帮扶的307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累计公益性投入达27.6亿元,促进社会减贫和共同富裕;截至2021年6月底,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元,为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座谈会上,曾经在协会工作的老同志、会员代表、员工代表交流了参与协会工作、推动行业发展的心得和体会,共同表达了共建共治共享行业发展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愿景。中国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曾经在协会工作的老同志、会员单位代表、协会干部员工现场或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