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大学生采煤班 自动化采煤效率高(图)
国内首个大学生采煤班 自动化采煤效率高(图)2011年04月26日13:46
大学生采煤班成员在试运行自动化综采设备
这是国内首个大学生采煤班,年产煤160多万吨 2个人就能完成原来20多人的工作量 记者 尚杰 通讯员 杨跃彬 文图
阅读提示
即使是在当下,提起采煤工人,人们脑海中也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样一种场景: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锤钻锹铲,汗水大把大把流下,还要时刻面临着各种危险。
但在平煤神马集团六矿,由12名大学生组成的采煤班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这些阳光帅气的80后,一个个主动跑到采煤第一线,操作着全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他们点着计算机按钮、拿着遥控器,2个人就能完成原来20多人的工作。组建2年多来,他们累计安全产煤300多万吨,年产量占全矿的1/3左右,就连常见的擦碰伤也没有发生。
本报记者跟着大学生采煤班的成员下到800多米深的矿井下,实地探察了他们的工作情况。
不拿撬杠不拿钻 采煤玩起“高科技”
坐着罐车下到深800多米的矿井下,再沿着长长的巷道走上20多分钟,到达的戊8—22210采面就是大学生采煤班工作的地方。这里的工作环境与矿井下的其他采面一模一样。
一个铁皮箱搭起的“集中控制室”里,刘彦兵盯着电脑屏幕查看着有关参数。可别小看这个狭小的仅容一人的控制室,它可是整套综采设备的“大脑”,只需要在这里发出指令,便可实现割煤、移架、推溜、喷雾的自动化操作。而采煤机一刀下去,便可产出500多吨煤。
在距离刘彦兵有500米的地方,张渊手持遥控器,控制着机头的升降、前进与停止。除了辅助人员外,在正常情况下,整个采面只需要2人便可完成工作。大学生采煤班的12名成员,平均分成操作组和维护组,操作组工作时间上采用“3班倒”,维护组则随时根据需要随时下井。
与大学生们一样引人注意的是,他们手中所操控的是全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而该套设备是胡锦涛总书记直接关心下的产物。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我国企业一直没有攻克采煤机的核心技术——电子控制系统。2007年五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视察,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考察时明确指示,要想办法攻克这一难题。在此背景下,郑煤机推出了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该套设备总投资5800万元,相当于进口同类设备的十分之一,最终确定在六矿试用。
学的知识 不是用不上而是不够用
电脑、遥控、自动化程度100%,这些字眼对于普通的采煤工人来说是那么的陌生。为了给这套设备找到合适的“驾驭者”,六矿领导班子在2008年8月开始组建大学生采煤班。很快,来自7所院校、8个专业的9名毕业生组成了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采煤班”。同年12月,在首批大学生采煤班成员的努力下,这套自动化综采设备第一次试车成功,综采工作面实现无人跟机作业。
目前的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共有12人,其中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8人,主要来自机械制造、电器自动化、计算机等6个专业。年龄最大的杨双林不过29岁,年龄最小的刘培才22岁,整个班平均年龄25岁。
班长董刚是个戴着眼镜、思维缜密的小伙,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学习的是自动化专业。读研期间,他曾在中国重型机械研究设备院电控所实习近1年,参与过好几个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毕业后进入该院工作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毕业实习时到六矿下了一趟井,看到已经投入使用的全自动化综采设备后,董刚毅然做出决定:回到平顶山,到井下做一名矿工。“如果是下苦力的,我肯定也不会来,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
毕业于郑州黄河科技学院的董少武走上矿工之路遭到全家人的反对。父母在漯河经商,家境比较殷实,他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当父母听说他报名参加煤矿工人面试时,任其说破天就是不同意。但董少武这回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最后,实在拗不过儿子的父母只得默许了儿子的选择。
大学生当矿工,几年大学岂不是白上了,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么?对待这一问题,大学生采煤班的人笑了,“不是白上了,而是上得还不够,学的知识不是用不上,而是不够用”。董刚说,工作了一年多,经常会觉得书读得还是少。由于新设备处于试运行期,加上部分技术参数与实际地质环境不尽相同,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加上任何一个零部件出问题就可能导致这套设备“罢工”,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5月份,在没有先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大学生采煤班通过学习设备编码管理、设备清洗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一次搬家试车成功,并创出月产原煤12.56万吨的佳绩。而之前,在国内其他煤矿,在精密、高端的自动化采面搬家过程中,曾因为方法不当而导致设备瘫痪。
如今,12名成员已经自发组成了学习班,利用一切空余时间钻研技术难题,“知识不够用”成为直接推动力。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