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民教授”
“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深知农村对科技的需求量非常大。将科技力量转化成农民收益是我最大的心愿。”带着这个心愿,东华理工大学教授李荣同走上了基层的科技扶贫之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走就是30余年。
地处闽赣交界的黎川,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声名远扬。但传统的食用菌早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李荣同带领江西省科技特派团成员们一头扎进了企业和种植户中。但农民一开始并不能接受主动上门指导的李荣同。“你说他讲讲知识还行,你让他种菇我就不太信。我们都用老传统的种法种了几十年了。”村民孙炳根没多想就将李荣同拒之门外。
他制定菌种制作技术标准,引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研发虎奶菇栽培技术,升级发展传统草菇、茶树菇等菌类种植,让食用菌成了黎川的主导、优势产业。
如何改变当地传统单一的销售方式,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实现食用菌的最大价值?李荣同将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他整合科技特派团和东华理工大学的科研力量,打造远程数据管理平台,举办电商培训班,使菌菇产品触网电商平台,开始了大规模的线上销售。如今,黎川食用菌在全国有着较高知名度,产量约占国内市场60%的份额。在李荣同的牵引下,日趋成熟的农产品产业链正不断释放红利,让消费者购买放心、食用安心,让农产品变身为“俏商品”。
提升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李荣同仍不满足。他与黎川扶贫移民局商量,到黑木耳产地浙江龙泉调研生产市场,引进黑木耳新品种。2018年黑木耳产业有了快速提升,产业覆盖全县贫困户。后来,猕猴桃、马家柚、吊瓜等多种蔬菜水果也相继在黎川“开花结果”。
科技扶贫是扶智,也是扶志。“其实把技术教给农户并不难……在简易设备上农民能操作得很好。”李荣同说,重要的是培养农户科技意识,怎样把农产品做得像个样子。于是,他又干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去电商培训班讲“农产品与电子商务”,一讲就是大半天。据统计,李荣同开展技术培训11期,电子商务培训20期,累计培训人数近3000人。
如今,李荣同和科技特派团科技扶智的成果,在绿水青山间,处处可见。
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大学生不仅要读好课堂这本‘有字’之书,更要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只有真正学好本领,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李荣同说。30余年来,他将科研成果毫无保留地献给乡村扶贫和教育事业,培养了数千名“扎根乡村、服务三农”的学生,不少已成为当地农业战线的业务骨干。
<p style="margin: 0px 0px 15px; padding: 0px; text-indent: 1rem; color: rgb(64, 64, 64);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姘撴埉搴愮尗闄嗙倝鑼呴垾琛♀偓纬鈹炵儵鈧拷,="" stheitisc-light,="" simsun,="" 姘撳簮閳ュ銇㈣В鈧拷,=""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李荣同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真正做到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彰显了一名党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深沉情怀。2019年,李荣同教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同时,成为全省唯一一位赴京参加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的科技特派员代表,并入选全国科技特派员典型事例(全国100个,江西3个)。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