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好自动化成:自动化科技已递进到人工智能自动化初级阶段,它将给人类带来福音还是灾难?
【导读:
自动化科技由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等学科发展而来,未来它还将会递进式发展。人工智能自动化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它无疑是自动化科技递进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对部分行业来说)人工智能并没有抢走我们的工作,而是将其隐藏起来。
如果任由风险投资(资本)所驱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容易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虽然增加,但工作条件却变得更加恶劣。
人工智能有局限,并非无所不能。计算机没有价值判断,没有一个道德观。
虽然人工智能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很多本来人能够很方便就解决的问题,并不一定要用人工智能去解决它,不需要把简单问题搞复杂。
我们应该立足于今天,人类最重要的是具有思想,并通过它来解决世界上各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我觉得我们对世界应该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对数学的一个态度和对人工智能的一个态度。】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许多人都在担心,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会不会造成大批人类失业。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我们已经了解到,人工智能的确已经替代了许多由人类完成的传统工作。那么,人工智能真的会导致大量工作机会的消失吗?
观点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并不一定会跟我们抢工作,但一定会让我们不好过
【作者:神译局 来源:36氪】
我们总是担心,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许多岗位的工作最终都会被AI所替代。
这一结果并不是不可能发生。据美国劳工统计局(The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有关银行出纳岗位的统计数据,在2020年至2030年期间,美国银行出纳岗位的数量将减少17%。
然而,通过不断地了解科技进步对工作的影响,我又发现了另一个令人不安的复杂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我看到的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并不一定会跟我们抢工作。事实上,有时候它们还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
但问题在于,这些新增的工作机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发展所致。
总之,虽然工作机会多了,但工作条件却更恶劣了。
【文章通过三个事例,说明如果任由资本(风险投资)所驱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容易导致虽然人类的工作机会增加,但工作条件却变得更加恶劣。文章详见:https://www.zidonghua.com.cn/news/culture/44131.html 】
观点二:人工智能远未成熟,自动化存在“最后一公里”悖论
【来源:封面新闻】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类是否会被取代的议论始终热度不减。宣告工作终结的标题耸人听闻且接连不断地出现。有人警告我们:机器人将奋起反抗;自动化及人工智能将淘汰人类的工作;人工智能将不可避免地取得胜利,所有人都会被解雇,只留下最不可替代的工人;我们都需要提高技能,立刻!马上!蓝领制造业一直是人工智能发展最直接针对的目标。比如,据报道,2016年,生产某品牌手机的某工厂用机器人取代了6万名工人等等。
然而,这些数字没有说清自动化催生了多少工作岗位,这种消息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忽视了一种正在快速增长的新工人。当人工智能触及自身天花板,数以千计的企业会悄悄找人力完成这些项目,并按任务付费,这类新兴的工人将完善或倾向于使制造系统完成自动化。正如《销声匿迹》书中所提出的,由于自动化永远存在“最后一公里悖论”,除了一些基本的决策,今天的人工智能必须依赖人类的参与才能运行。而那些无法预见和无法预测的任务,也创造了临时劳工市场。
这条新的数字流水线把分散在各处的工人汇集起来,形成集体劳动力,不分昼夜地运行,横跨多个经济部门。这些工作被认为是更庞大的数字经济或平台经济的一部分,人们不假思索地称之为“零工”(gigs)。按需平台则是零工经济的监工,其盈利模式是,在线上把购买人力和提供人力的双方匹配起来,形成一个由大量企业和匿名工人构成的双边市场。
《自动化的不平等》一书的作者弗吉尼亚·尤班克斯提出:“《销声匿迹》可谓振聋发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人工智能并没有抢走我们的工作,而是将其隐藏起来。本书立刻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放任算法的残酷和对工人的剥削,未来将岌岌可危。”
【作者以翻译工作等为例,探讨自动化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文章详见:https://www.zidonghua.com.cn/news/culture/44132.html 】
观点三:人工智能有局限,并非无所不能
【来源:凤凰卫视 世纪大讲堂 吴军:数学和人工智能的极限】
计算机能把事物划分得很清楚,也能够明确地给出这个事物的内涵和外延,但是很难创造一个概念。刚才提到一个词叫开挂,这也是最近有的概念。你让计算机描绘一个自己做什么事都能做好、如有神助得人,它能描述清楚,但计算机不能创造“开挂”这个概念。
比如说我写了一本书,叫做《全球科技通史》。写历史书的人,一般是有三个目的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个是记录史实,把这个史实告诉大家。这件事计算机能做,做得一点不比人差。我们今天看所有的摄像头录的视频,实际上就是一个记录,记录得一定比人完整。
第二个就是总结规律,这个计算机可能能够总结出来一些,比如说过天安门,在某个时间段,从东往西走的人多,反过来人少。但是,总结得未必有人好。
第三个就是价值体现。以司马光为例,《资治通鉴》就是教皇帝怎么当好皇帝,所以他的史书从选材,到最后表现,其中的春秋大义是非常清晰的,这件事是计算机干不了的,计算机没有价值判断,没有一个道德观。
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和我们今天实际上大家要面临的问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所以这说明我们人还是有用的。当你站在一个无人驾驶汽车的前面,它已经没有办法的时候人来了,打一个电话叫警察,把这事处理了,很简单的一个方法。虽然人工智能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很多本来人能够很方便就解决的问题,不需要把简单问题搞复杂,一定要用人工智能去解决它。
所以最后我用图灵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讲演。图灵讲我们能看到的未来,其实并不遥远。但是我们却要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没有完成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因此,我想说的是,我们立足于今天,人最重要的是具有思想,来解决世界上各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我觉得我们对世界应该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对数学的一个态度和对人工智能的一个态度。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