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会展赛培坛收录关键词: 探维科技 激光雷达 传感器 自动驾驶
  
  探维科技出席 EAC2024 易贸汽车产业大会,共话场景驱动下的激光雷达应用
  
  6月21日至22日,EAC2024 易贸汽车产业大会暨产业展于苏州举行。探维科技携多款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方案亮相展区,展示了感知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最新成果。EAC2024(第六届)激光雷达前瞻技术展示交流会中,探维CMO王雨晴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EAC2024(第六届)激光雷达前瞻技术展示交流会由易贸汽车与DVN LiDAR 联合举办,此次“LiDAR 量产专场”聚焦激光雷达技术的量产与应用、城市NOA对激光雷达的性能要求以及推动更高阶无人驾驶发展等议题深度探讨,吸引到产业上下游专业观众参与。
 
  
  探维CMO王雨晴发表演讲
  
  大会现场,王雨晴分享了场景驱动下激光雷达的坚守与破局。随着城市NOA在更多车型和市场中渗透,用户对智能汽车认可度在持续上升,激光雷达已然成为推动高阶智驾功能落地的优选项。
  
  王雨晴表示,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对感知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全是底线,亦是最大的价值。多传感器融合是更高阶自动驾驶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增加系统的安全冗余,还能进一步拓展各类场景中的使用。
  
  尽管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路线是当下行业主流选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王雨晴提及,最大痛点集中在激光雷达的高效导入和价值最大化,如何将硬件方案整合至量产车型配置中,且实现不同传感器之间的互补融合,这成为衡量激光雷达产品力的关键点。
 
  
  ALS+Tanway Fusion两大核心平台
  
  探维团队开创性地研发了硬件级图像前融合Tanway Fusion,解决兼容性、可靠性、适用性的问题。在激光雷达的发射、接收层面整合CMOS传感器,通过高精度时钟信号同步触发,直接输出可供自动驾驶使用的多维融合数据,充分发挥多传感器的各自优势。
  
  同时探维具备感知一体化能力,不仅在硬件层面打通图像和点云数据融合的壁垒,还从软件算法层面充分发挥点云的高精度和高置信度优势,持续积累场景数据,提升识别精度,以整套方案满足客户的智驾感知需求。
  
  王雨晴认为,激光雷达技术的场景在不断延伸,功能也在不断迭代。基于平台化、芯片化的产品理念,运用创新电子与光学设计,探维打造了具备性能与成本平衡的多品类、多形态产品矩阵。
  
  包括超远距激光雷达Tempo、Duetto、Focus192 ,以及中短距激光雷达 Scope256、Tensor48/32系列,在自研的单轴扫描 ALS平台基础上,能够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探维新一代192线车规级激光雷达Tempo
  
  以最新迭代的192线超清远距激光雷达Tempo为例。 Tempo拥有120° 超宽视野,FoV 为 120°×25°,最远探测距离可达300m。相比前代产品,经过优化电路设计,有效地降低系统噪声,且显著提高了测距范围,通过多维度性能和可靠性测试,目前已在L4级商用车型投入使用。
  
  在场景驱动下,探维激光雷达已规模量产并应用于ADAS、车路协同、低速物流、无人机、智能港口等领域的多个项目。
  
  探维以超强感知赋能无人机应用
  
  其中,探维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并成为了首批激光雷达供应商。以高精度、大视场激光雷达赋能“低空+”创新应用,面对低空空域复杂环境实现全方位感知,精准识别复杂障碍物,保障无人机等航空器的运行安全及作业效率,Scope256与Tensor48交付量已逾万台。
  
  AIIA-LiDAR颁奖典礼
  
  在大会同期“2024 AIIA汽车智能化领航创新奖”评选中,探维车规级激光雷达Tempo荣获“智能创新奖”。在智能化浪潮推动下,探维将保持稳扎稳打的研发实力,聚焦市场需求与实际应用,为产业提供性能更优、稳定性更高、可靠性更强的产品及方案。
  
  关于探维科技
  
  探维科技成立于2017年,核心团队起源于清华大学精仪系国家重点实验室,2008年即开始从事激光雷达方向的技术研发。
  
  探维科技开发了行业唯一的硬件级图像前融合产品Tanway Fusion,解决了多传感器融合的可靠性问题,深入挖掘激光雷达在车端的应用价值与用户价值,开启激光雷达3.0时代。
  
  为了实现车规级稳定性,探维科技基于全自研的ALS平台技术,打造了高性能、低成本、易量产的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并于2019年率先完成量产交付。
  
  探维科技总部和研发中心位于北京,在成都落地电子研发中心,2021年底在苏州落地车规级产线。2022年探维科技获得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合创汽车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MPV-V09,2023年落地多个量产车型定点项目,2023年9月探维科技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小米集团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