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平行会议成功举办
【ZiDongHua之会展赛培坛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机器人 智能制造】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
11月2日下午,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组织的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平行会议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姜斌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安徽大学校长孙长银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中原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夏元清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浙江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赵春晖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赵玉新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王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刘妹琴教授,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李立军正高级工程师,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李文博研究员应邀作主题报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秘书长、东南大学董璐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亚杰教授主持报告。
姜斌教授主持报告
董璐副教授主持报告
马亚杰教授主持报告
中原工学院校长、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夏元清作“人工智能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探索”主题报告。报告中强调,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校园的数智化基础与AI能力中心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构建人工智能应用体系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须进行相应调整与升级,以适应智能化发展的要求。新一代云数据中心将依托计算、存储、网络的深度融合,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整合,异构算力的协同,以及多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等策略,为高校数字化生态的重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夏元清教授作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浙江大学教授赵春晖作“解决时空异质性:基于潜在连续性恢复和对齐的通用混合时间序列分析”视频报告。报告中介绍了连续与离散混合时序数据分析问题,在所提出的隐连续性恢复的思想基础上,探索了面向混合时间序列的通用时序任务建模,基于任务导向的隐连续性恢复的思想启发提出了一种面向混合时序的任务通用框架。
赵春晖教授作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赵玉新作“基于“OODA”环的自动化类专业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报告以OODA模型为框架,从知识体系、实践体系、专业体系三个层面构建起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学院自身特点,给出近期开展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为国内外自动化专业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赵玉新教授作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震作“网络智能认知安全”主题报告。报告从功能性智能和对抗性智能两个角度分析认知对抗智能技术的发展概要和具体应用,并构建靶场,服务于国家战略。
王震教授作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刘妹琴作“模块化可重组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教学实验”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可在水下重组的模块化机器人系统,开发了集教学与科研目的为一体的“深镜”模块化水下机器人,满足日常学生水下机器人原理和自控原理相关教学实验的同时,兼顾流体力学分析、操纵性研究、导航控制设计等学科专业研究。
刘妹琴教授作报告
慈星股份董事/副总裁李立军正高级工程师作“以产教融合为径实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培养”主题报告。报告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慈星股份与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产教融合联合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复合型人才为例,详细介绍了产业需求提取、社会资源整合、育人模式评估、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优化以及项目实施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
李立军正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博作“基于云边协同的空间无人系统智能精准运维技术”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一种支持隐私保护的分布式云边协同运维机制,同时关注数据、模型、算法三大核心要素,从体系框架到可用数据,再到可信模型与可行算法,最后到应用验证,实现了空间无人系统运维技术的有效提升。
李文博研究员作报告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正在迅速改变世界,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它们为我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次平行会议的七位报告人作了精彩的分享,受到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会场座无虚席。期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等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驱动力。
论坛报告人、主持人合影
会议现场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