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大模型+”创新系列活动举办首期AI研讨会
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大模型+”创新系列活动举办首期AI研讨会
3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设计实验室、未来健康实验室以及第四党支部、第三党支部联合主办的“大模型+”创新系列活动首期AI讲堂在数慧云巷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Deepseek赋能绿洲科研”为主题,未来设计实验室高级工程师阚宗挺、特聘研究员曹磊磊及未来健康实验室超算平台工程师迟飞分别聚焦DeepSeek大模型与绿洲大模型建设、DeepSeek赋能绿洲科研新路径以及绿洲超算平台的AI赋能场景进行了专题分享。
阚宗挺工程师以“换个角度解读DeepSeek”为题,从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的宏观视角切入,系统剖析了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颠覆性价值及其行业应用场景,并介绍了绿洲多模态大模型对话系统及其在数智时尚、智慧城市、RAG知识库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倡议大家积极响应潘云鹤院士的号召,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协作,对齐各实验室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业务中对大模型的共性需求,探索共建绿洲AI家园。

曹磊磊研究员在题为“DeepSeek——你的科研助理”的报告中,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DeepSeek在科研全流程中的深度应用。他现场演示了DeepSeek-R1生成符合Science期刊标准的论文标题、摘要及引言的完整过程,该过程可将文献调研效率提升60%以上。过程中,科研人员只需输入研究目标,DeepSeek便能自动生成实验设计方案甚至生成LaTeX格式的图表代码,这将帮助研究者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核心创新。

迟飞工程师以“绿洲超算平台与AI赋能”为主题,详细介绍了该平台的技术架构与服务能力。绿洲超算平台搭载A100、H800与A10 GPU集群与InfiniBand HDR高速网络,配备1.2PB分布式存储,为大模型训练及多模态应用提供强大支撑。他指出,平台内置的AI问答系统支持DeepSeek-R1-70B模型,响应速度在1秒内,可高效处理科研咨询与代码生成任务,未来还将开放API接口并优化资源管理,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他强调,超算不仅是算力引擎,更是AI从实验室到产业的桥梁。

本次研讨会结合DeepSeek大模型技术解析与案例实证,展现了大模型与绿洲超算平台在科研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的协同效应。活动期间,各实验室的科研团队与技术专家围绕开源协作、跨领域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AI技术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多元路径。
为促进更广泛的合作与创新,中心特别设立线上交流社群“AI兴趣班”,旨在汇聚多学科研究视角与创新思路,推动AI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协同发展。未来,中心将持续搭建开放协作平台,推动跨学科团队联合攻关,为绿色智慧发展不断注入技术动能与人才活力。
“大模型+”创新系列活动
“大模型+”创新系列活动紧跟人工智能发展前沿,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对接各实验室、各部门的实际需求,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探索符合绿洲模式的人工智能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该系列活动形式丰富,将举办包括AI讲堂、主题活动、参观交流、社群互动等活动,助力人工智能与科研创新的深度融合。
该系列活动由未来设计实验室和智慧绿洲创新中心第四党支部主办,得到了创新中心领导和智慧绿洲党总支的大力支持,吸引了多个实验室的技术专家、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积极参与。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转发分享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