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将呈现高科技化发展趋势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自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规模已经成为国际上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发展国家中,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也是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
“十一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规模迅速壮大。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000多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232亿元,呈现出每两年工业总产值增加1000亿元的高速增长态势。“十一五”期间,201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5521家,职工92.7万人,总资产450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253亿元,利润总额387亿元。
“十一五”期间,行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十一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基本完成了仪器仪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绝大部分仪器仪表已经采用数字技术。同时在智能化、网络化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开发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中高档产品,如自主研发的分散型控制系统,油井多相流检测仪,激光在线分析仪占有国内冶金行业烟气在线分析领域市场的75%。
“十一五”期间,行业企业的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十一五”期间,行业的企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得到巨大的发展。2009年,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142亿元,占行业工业总产值52.8%;利润为104亿元,占行业总利润40%。在分散性控制系统、电动执行机构、温度仪表、激光分析仪器、电能表等领域,有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龙头企业。虽然民营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行业中大型综合性企业仍然多数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如四联仪器仪表集团公司、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仪集团、天津仪表集团等。
“十一五”期间,行业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到目前为止,仪器仪表行业的中国四联、上自仪等9家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且还成立了一批仪器仪表行业的国家级的工程中心如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大提高了仪器仪表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虽然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是,高端产品的竞争力依然非常薄弱,特别在高端产品市场中,进口产品和三资企业的产品占绝对优势。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科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仪表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度仍相当高。
另一方面,随着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和低碳经济成为国家长期国策,出现了一批高速发展的新型产业。例如风电、核电、智能电网、高速列车和轨道交通等,这些产业对仪器仪表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国家对民生关注的大大提高,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需求也提到日程上来。例如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突发事故的检测报警、环境和气候监测等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要求,这也是对仪器仪表提出的新需求。
机械行业中“两化融合”中所需要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底层的装备,因此对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自动化提出了很大的需求。国家出台的十大振兴规划中,纺织、轻工业、钢铁、船舶等都提到了设备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而且,在2010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未来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仪器仪表是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可以看出,仪器仪表行业中的高端产品与智能仪器仪表是未来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这些产品的生产无疑需要高技术的支撑。“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的重要任务是加速技术进步,推进行业优化升级。要针对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工程需求,重点发展先进自控系统、精密测试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及新型传感器;建立精密制造、精益管理和现代制造服务的产业体系;提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因此,可以说,“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将呈现高科技化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将围绕重点产品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开发。如围绕1000兆瓦火电、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领域所需要的高可靠在线分析仪器、高档电磁流量计等高端仪表以及雷达液位计等高端液位仪表,需要突破新型传感器技术、智能化技术、分析仪器功能部件及技术等。
针对仪器仪表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与所需突破的技术领域,未来“十二五”期间,仪器仪表行业应实行一定的技术发展战略。
首先,要以高校、研究所为主体,加强相关领域人员培养和共性基础研究;以企业为主体,在共性技术研究基础上,面向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开展不同性能指标和特点的大型精密分析仪器的研制,最终实现产业化。
其次,仪器仪表行业要注意规模化优势的形成和确立。目前来看,美国工业代表了原创性开发的优势,日本工业则代表着制造工艺的优势,而中国工业化的优势在于一定技术背景上的规模化制造与经营。仪器仪表产业虽然不是规模化产业,但要在世界上立足,必须要遵从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发挥规模化优势,若单凭技术优势,不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
再次,要加大开放力度,在仪器仪表产业全球化中发展,同时还要借助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发挥行业优势特色,加速发展。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