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朋:四联加法
2011年07月29日 06:41
行业内排名全国第一、世界前十的一家企业,它的忧虑是什么
这是四联集团不得不自问的问题。作为当年国家六大仪器仪表基地之一,这家唯一独立存在的企业已经跨过了10亿美元年销售的门槛,但如果放在最近几年重庆国企实施大整合的背景下,还是可以感觉到行业天花板所带来的发展隐忧。
全球自动化仪表前五强的门槛也不过20亿美元,这个行业特质所带来的规模化局限,使得四联集团必须为企业做加法。
这家以专业化称雄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多元化对他们来说似乎是悖论。但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吴朋并不这么看。四联并不是全然放弃本业的扩张,而是根据自身积淀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向相关性紧密的产业进行延伸。
在目前四联“2+3”的结构里,新的蓝宝石LED产业链和原本的优势板块自动化仪表,成为两条健壮的大腿。剩下的轨道交通自动化、半导体微电子和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装备,成为进退自如的补充。而在国企上市的大步伐中,四联集团已经为自己定下了2~3家上市企业的目标。
在上市的大门打开之前,吴朋接受了《渝商周刊》的专访,谈到了他心目中四联的未来。
重庆晨报:先给读者介绍一下四联集团的现状。
吴朋:四联多年以来是国家部属企业,后来成为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集团。在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里面,连续9年做到了规模第一。目前集团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美金,这让我们在全球的自动化仪表行业里,能排进前十。我们已经制定了“十二五”规划,是希望在那个时候,我们四联的自动化仪表能排在世界前五名,也就是目前的销售规模翻一番,达到20亿美元。
如果只是靠仪器仪表板块,要发展规模是很困难的路径。我们这个行业里的世界巨头,像ABB和西门子,在仪器仪表领域的份额不过20亿美元。再往上做很难。他们为什么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靠的还是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做大规模。
重庆晨报:这是四联未来想要走的路径
吴朋:这是四联要发展新产业的一个动因。事实上,我们现在的路径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原有优势,就是把我们过去主要服务于流程工业的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核心优势,用于新领域的拓展,比如市政、交通、环保等领域。这些其实都是包含在物联网范畴内的。
另外,是全新的产业,但和我们原有的市场网络和技术积累有关系。比如蓝宝石LED、半导体微电子等。
当然,还有利用本地市场优势的轨道交通自动化产业。
以专业化发展多元化
重庆晨报:你所说的这些新产业都有不少市场竞争者,你们的优势如何体现
吴朋:我们是做加法的思路,还是以专业化来发展多元化。我举个例子,现在LED照明路灯不是什么新鲜产品,很多企业都在做,但很多企业也缺乏智能控制的技术,只是把这个LED光源装上去,让它发光而已。而我们四联有多年的智能化方案经验,我们可以给这个片区的路灯设计一个节能方案,让路灯根据环境光的强弱,来自动调整光源大小,而且是利用无线通讯来完成。这种尝试已经在重庆市政道路上使用了。现在六盘水、平顶山、鞍山等城市,都有相关的市政合作项目。
重庆晨报:四联的“十二五”规划里,希望达到200亿元的产值,这个目标是怎么来组成的
吴朋:我们希望未来的产值会达到200~300亿元人民币。按照我们“2+3”的思路,自动化仪器仪表这块和蓝宝石LED产业链这块,是两个大头,各会贡献100亿元。而其他的像轨道交通自动化、微电子芯片以及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装备,则会贡献100亿元。
选择多元化并非盲目
重庆晨报:现在企业界有一种趋势,很多做多元化的企业在做减法,还是回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上来。四联怎么看自己做的加法
吴朋:我们选择的多元化并非盲目,而是深思熟虑。都是和自己的优势技术相关,和自己的市场营销网络相关。看似多元化,但仍然是围绕自身的核心优势在发展。
重庆晨报:我注意到四联所做的加法,好像都与外资有关
吴朋:事实上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相继与横河、ABB、霍尼韦尔、西门子、东芝等十多家海外跨国公司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经营模式。以轨道交通自动化为例,我们都是采取先合作,然后本地化生产,最后再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我们的扩张与提升,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模式。
当然,也有收购模式。当合作拿不到技术的时候,只有用资金。我们需要拿下先进企业的技术与市场。
重庆晨报:四联怎么保障自己的加法按照既定路线,不会走偏
吴朋:在任何多元化项目之前,都有一个前期评估,我们企业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来选择是否进入这个新领域。到现在我们几乎保证了在新领域里,都有自己的领先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