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电机自动化与节能环保互促
在自动化和节能领域,三菱电机可谓独树一帜。记者专访了三菱电机计算机数控装置产品部事业总监片泽贤司,了解到三菱电机在自动化、节能环保、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理念。
记者:请问三菱在自动化领域如何做到绿色环保
片泽贤司:比如一家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厂家,可以通过对生产线运送过程的自动化改造,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加工件数,使生产效率得到30%—40%的提高,而这些都是在现有的机器上进行改造的,从而实现节能与生产两不误。
在技术方面,三菱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变化进行调整,使机器达到最少的浪费,最大的节约。比如通过变频器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控制电流,变频调速器作为高科技产品,是通过控制矢量来提高精度,控制应对速度以及控制最适合的励磁,最终起到节能作用。
在数控产品方面,现在很多人都在谈一个“伺服”的问题。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部件,伺服系统一直是影响系统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对能源节省和能耗降低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它对机械电量的输出控制是非常灵活的,这一点深受企业的青睐,我们也是如此,使用了伺服系统的机器可节省50%以上的能耗。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环保、节能”的理念贯穿到生产和研发的各个方面。我们在大连的工厂,就被当地政府评为节能降耗的模范基地。该工厂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线的各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这一理念来做的。
对此,三菱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视化整合制胜原动力”。所谓的“可视化”,就是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作为自动化产品综合供应商,我们以丰富的产品线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可视化节能管理,是运用工厂能源使用最大化,甚至将节能活动渗透到组织中,提高生产效率,相对于其他同类产品,我们的机器更省能源。在此必须强调的是,省能源并非不用能源,而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生产目标。就拿钣金切割来说,我们公司已被日本《经济新闻报》评定为在节能减排领域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节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节约50%的能源,就能使生产效率提高一倍,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方面,我们也时刻将“精于节能、尽心环保”的理念作为指引,把节能环保作为重中之重。比如在三菱电机公司厂房内的每一阶台阶下,都贴有类似“如果离开电脑屏幕5分钟以上,请关闭显示器电源;夏季使用空调,请将温度设定为26摄氏度……”的节能小标语。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提示,实则对公司节能降耗益处多多。如果公司上下都按照这些节能标准去做,折算下来,仅用电消耗一项,每月就可节省几万元。
记者: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有什么优势 如何不断强化服务体系
片泽贤司:在客户服务这方面,越是成熟的大企业,就越注重客户的评价和感受。
首先,从产品的价格体系上,三菱有不同的层次结构,我们不仅面向中高端的客户,而且也考虑到中低端的消费群。
三菱会针对不同的消费层次、地区客户需求和所从事的行业加工类别,开发不同档次和层面的产品以适应客户面的延伸,甚至能为客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我们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工业自动化和加工机产品,更能提供最适合的整合解决方案以达到降低综合成本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结合三菱电机积累的Factory Automation技术与经验,给客户提供最好的系统提案。通过进一步控制制造现场的低位机至高位机所需的设备、网络,将设备融汇至应用程序,使整个生产达到最佳化、高性能、高效率。
再者,我们的产品都有电话热线服务,有任何问题,只要拨打就能及时解答。解答不了的我们还会将电话转到技术部,非常方便快捷。
记者:现阶段,中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过渡期,请问三菱自动化(中国)公司是如何取得更多的中国的市场份额
片泽贤司:三菱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在放电加工和激光加工领域,现在三菱的研发中心已迁移到大连。大连机器有限公司作为三菱在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棋子,可更好地服务客户,开拓市场。此外,我们秉承服务全球客户,建立服务中心的理念,在上海、宁波、天津、深圳、东莞等地建立了技术服务中心、维护服务中心、客户培训中心和应用演示中心,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谘询、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
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三菱不断丰富产品生产线。近几年,随着产品对加工精度、加工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华南地区对手机加工零件的精度要求就逐渐变化。我们不仅在价格上有相应的战略措施,如M70价格就较为适中,满足中低档客户的需求。而且在技术上,公司分别推出了m70系列、m700v系列、c70系列,这单个系列在精度、速度等两个方面都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c70系列搭载了最新的技术,其在生产技术、维护保全、设计开发、安全节能方面具有出色的表现。它就特别适合于汽车生产领域的应用,比如汽车零部件的压缩,引擎的制造等,此外,在柔性化生产线的生产上,它也大有作为。
2010年,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公司的业绩相比2009年整整翻了一番,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比去年增长了约5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