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时:民族品牌PLC突围样本
从2008年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时年销售额不及千万元,到2011年即将突破一个亿;从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游刃于市政、煤炭、风电等行业,将业内人士认为最不可能“自主”的PLC民族品牌打造得“风生水起”,和利时的故事实在值得一讲。
其实,所有工业自动化民族品牌的成长故事都值得被编成一部教科书。因为,在这个几乎没有任何大力度的自主化政策支持、对选用国产品牌亦没有优惠和补贴的领域,能够做到与强势的国际品牌同台竞技,都需要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她们的故事或许不及海尔那般传奇,不及华为那般吸引眼球,但捧起来细细品读,却仍会让人有一种激动在心头挥之不去的感觉。因为这些故事通常都是与“不可能”有关的,同时也是与“坚持”有关的——坚持信念,一直走下去,不可能也就变成了可能。
和利时PLC的成长史便是这样一个有关“坚持”的故事——从2008年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利时驱动”)成立时年销售额不及千万元,到2011年即将突破一个亿;从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游刃于市政、煤炭、风电等行业,将业内人士认为最不可能“自主”的PLC民族品牌打造得“风生水起”,和利时的故事实在值得一讲。
所以,在2011年的一个夏日,《今日自动化》约见了和利时驱动总经理徐昌荣博士,请他将“和利时这一PLC民族品牌如何在强大的国际品牌阵营中找寻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娓娓道来。经过接近两个小时的交谈,记者发现,这不单单是一个有关“坚持”的故事,还是一个充满思想与智慧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或夸夸其谈,只有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去改变这个在他人看来永远都不容打破的市场格局。
“我们不去跟国际品牌硬碰硬,而是寻找他们的优势和影响力不那么突出的行业先行进入,做标志性项目,开拓客户资源。”
“在和利时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势的时候,我们主要采取直销模式来面对客户。一个客户一个客户的走访,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进入,由点到线,由线再到面。”
“我们关注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因为在开拓这些行业的市场方面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我们完全凭借技术、质量、服务赢得客户信任。”
“现在我们也要开始大力推行品牌建设了,要让更多的客户知道和利时这个牌子,了解我们已取得的业绩,才可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
提起这三年间和利时PLC的突围之道,徐昌荣博士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因为这些都是他与他的团队亲身经历过的,或许过程坎坷,但实践证明,他们走出了一条对的路。
“客观来说,现在我们还处于跟随的阶段。但我希望三到五年后,民族品牌的PLC能与国际品牌在市场上平起平坐。最终能实现超越国际品牌,引领PLC技术的发展。”
谈起民族品牌PLC的未来,徐昌荣博士充满信心。这信心来自于过去三年和利时PLC成功的经验,也来自于他对今后市场走势敏锐的洞察与判断。
和利时PLC成功的第一步,为民族品牌突围树立了一个好的范本。未来,它或许还将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格局多面的光彩。
翻开2009年5月号的《今日自动化》,读起那篇题为《对话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昌荣博士:民族品牌PLC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文章,第一次专访徐昌荣博士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这位做技术出身的年轻企业家走马上任和利时驱动总经理还不到一年,和利时公司虽已有LK系列及LM系列两款准确定位于大型及中小型项目的PLC产品,但自主品牌的市场开拓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在那次的采访中,徐昌荣博士有关品牌战略发展的言语并不多。大概是各种路线都在争论,而各种方式也都在尝试。毕竟,PLC一直被认为是工业自动化领域民族品牌最难攻克的阵地——国际品牌进入的时间长、影响力大、客户忠诚度高,谁也没有信心说,就一定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但徐昌荣博士和他的团队却始终没有放弃一个信念,他们觉得,终有一天,“民族品牌PLC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信念有一方面始于10年前和利时在DCS领域的成功——“因为国内品牌DCS的崛起,并不断向高端市场挺进,国际品牌的DCS告别了价格虚高的时代,且使得高端应用领域被国际品牌DCS垄断的局面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总公司北京和利时集团对于旗下PLC品牌在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鼎力支持,以及和利时在工业自动化这一领域已经积累的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那时,徐昌荣博士就提出了工业自动化民族品牌突围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崛起的信心;二是要向国外企业学习;三是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那时的和利时,核心技术已经掌握,信心与谦逊的学习态度也早已具备。能否成功,就看发展的思路正不正确。毕竟,对手强大、市场瞬息万变,一切都容不得等。
所以,2011年的再次会面,故事就从那个充满着激情而又艰苦的创业期开始了。
“农村包围城市”是我们的策略
作为后来者,和利时驱动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市场的“空白点”。“冶金、汽车等行业已经被国际品牌牢牢占据,客户忠诚度高,我们硬要进入不具备任何优势。”徐昌荣博士说。因此,他们决定先行进入国际品牌PLC的优势和影响力都不那么突出的行业,决定“用农村包围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