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更加全面的一体化DCS系统
针对DCS领域,和利时推出了HolliAS MACS(DCS)System Architecture。HolliAS MACS-S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和利时公司在总结十多年用户需求和多种行业的应用特点、积累三代DCS系统开发应用的基础上,全面集成以往系统的可靠性和方便性,综合自身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而推出的DCS系统。具有架构灵活,控制规模可达几十万点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化工、冶金等行业。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可靠、安全和开放;
信息无缝集成;
支持现场总线技术(Profibus、Fieldbus),支持HART现场设备无缝连接;
低功耗设计,控制器:5W、I/O卡:3W。主要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因为电子器件的故障率与环境温度有直接关系,低功耗保证系统本身散热小,从根本上降低故障率;
系统易配置、易工程、易扩展、易使用、易维护且易升级等;
支持多域连接,可实现集成一体化工厂控制独立,操作和管理集中的网络结构模式;
支持控制器、网络、I/O卡以及通讯采集冗余技术。
与类似产品相比,具有以下值得称道的优势:
HOLLiAS MACS系统支持IEC61131-3标准组态语言,FBD(功能块图)、CFC(增强性功能块图)、SFC(顺序控制图)、ST(结构化文本语言)、IL(指令表语言)以及LD(梯形图),各类语言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和嵌套,系统支持递归调用;可以适应各种行业的复杂控制方案的实现 ;
支持设备管理和故障预测管理;
统一“目标数据”数据库平台(r-MES Server),保证所有生产数据、安全数据以及设备管理数据可以从一个数据库平台采集得到,外部应用只需唯一调用“数据采集服务器平台”的数据即可完成外部数据组合应用。
基于用户特殊需要的定制开发和周到的服务。
下面以一个应用案例,来阐明该系统是如何助力用户实现优化控制的:通过适用于煤粉炉的优化控制系统以及适用于CFB炉的优化控制系统的HOLLiAS MACS DCS系统,实现母管制出口压力协调及APC优化控制技术。包括:锅炉性能计算及汽机耗差分析;锅炉优化吹灰控制以及锅炉优化控制策略及母管协调策略。
和利时HolliAS MACS(DCS)系统结构图
根据锅炉在热网中的权重比,自动进行负荷分配;采用预测控制+PID微调+变参数运行方式;提高了动态响应特性,降低了超调量,基本解决了PID调节中的积分过饱和问题;创新了一种将非线性函数曲线进行线性化处理的手段,对主要调节变量如风、煤、水的静态工作点进行自动补偿功能,提高了控制精度。解决了母管制运行锅炉之间负荷互相干扰、母管蒸汽压力控制困难等问题,实现了多台运行锅炉彼此协调,共同控制母管压力的运行,提高了整个电厂运行的稳定性。
纵观国内DCS发展的水平,已经在元器件的采用、卡件的生产线以及基础产品方面和国外没有差距。但是在基于基础平台的增值软件和解决方案应用方面没有国外厂家的全面,在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如无线),我们处于跟随者的地位。
DCS的技术的难点在于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控制器以及实时工业用控制网络技术,现在建设的很多项目规模巨大,要求DCS平台集成的第三方应用越来越多,有些系统在这种大规模的应用中经常出现网络问题。和利时目前解决了控制器、控制网络实时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关键通讯技术问题。
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技术,真正给用户带来效益的地方是节省了现场电缆和桥架的铺设成本,实现了全数字化双向通讯,实现了对现场仪表的在线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它对现场仪表的维护层面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直接数字化通讯也提高了测量和控制精度。
有人预测DCS将被FCS所取代,在我看来,DCS是由现场仪表+双向I/O通讯+现场信号采集器+控制器+控制网络+操作站组成。FCS的发展目标是替代(现场仪表+双向I/O通讯+现场信号采集器+控制器+控制网络),但是由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及安全性都未充分解决,完全将控制功能下放到现场总线仪表中(变送器和定位器),目前技术上还不成熟,现场总线仪表控制功能和DCS控制器控制相互备用的情况还将长期存在。甚至现场总线仪表仅完成双向数字通讯,其控制功能仍就在DCS的控制器中这种现象也会长期存在下去。
对于现有的DCS而言,仅仅是在现有的平台架构上增加现场总线的接口卡就可以实现对现场总线的支持,影响并不大,只是对DCS功能的丰富。FCS在某些应用场合有其优势,但纯粹的FCS并不能满足目前用户的需求。和利时的HOLLiAS MACS DCS 系统支持现场总线技术,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2011年的研发投入达到1.2亿,目前有近千人的研发队伍。
如今市场上对于DCS还有很多需求,DCS产品的稳定可靠,高可用性是基本要求,基于DCS 平台的工业自动化市场将更多地向卓越运营方向发展,DCS的客户不再满足单一的DCS基础控制和操作监视,转而追求控制和操作监视、静动设备管理以及系统安全最优化的一体化工厂生产的目标:
追求生产操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追求设备的可用性和实际使用;
追求HSE安全、环保和绿色生产。
通过实现生产、设备和安全三大目标的协调最佳化,确保工厂生命周期内的投资维护成本最小,生产的运作目标可持续实现。和利时将根据自动化市场技术发展的要求,开发基于DCS平台的增值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用户优化操作、优化控制、优化仪表管理和维护以及优化生产管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自动化网无关。对本文及其中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供参考。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