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加速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来源:网络 时间:2012-07-10 关键词:仪器仪表 智能装备 ——我国农技推广系统信息化建设成绩卓著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农业信息技术与装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建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服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通讯、机械电子和仪器仪表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GPS、农业传感器、网络化智能终端和便携式仪器仪表等信息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面向农场可提供及时有效的农情和气象信息、农田灌溉决策、农机作业调度、农产品电子交易等方面服务。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以色列等国家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普及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通讯联络设备、电脑及网络、现场测量诊断设备,建立了行之有效、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推广技术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信息技术与装备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上世纪90年代末,从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第一个运用无纸化办公系统开始,全国农技推广系统步入了电脑信息化工作时代,目前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和“植保病虫测报系统”等为代表的农技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大大提高了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标志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手段正由传统的“两条腿一张嘴”向以信息和装备为支撑的新型现代化的推广方式转变。 近日,“全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与现代装备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绩。 全国农技信息业务平台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省级栽培、植保、土肥、种子四大系统建立门户网站69个。86%的地市级农技部门、50%的县市级农技部门均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河北、辽宁、江苏、安徽、山东、广东、陕西等省不少乡镇综合站、村级组织、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也建立了门户网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创办的“中国农技推广网”,自2002年开办以来,在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经历了多次改扩和资源整合,目前已成为农业部系统知名的网站,每年点击量上千万次,是农技系统信息发布、交流和服务的重要渠道。河北省运用信息技术开辟了“双网双热线”、“三大模式五大网络”等新型推广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快了传统推广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北京市农技推广站每年制作多部专题片,并制成光盘,发放到农民手中,成为为京郊农业服务的热门资料。 农技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成效显著。近10年来,全国性的信息系统,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土壤墒情监测预警系统、全国种子信息网上直报系统等陆续开发完成并得到广泛应用,种子、植保、土肥、农情等数据信息的采集、上报、处理等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病虫可视化预报成效显著;全国植物检疫计算机管理系统已覆盖全国2450个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工作终端超过9600个。办公自动化方面,全国有15个省级、122个地市级和534个县级农技部门建立了单位内部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提高了内部办事效率,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 先进的智能装备和信息服务手段加速进入农技推广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农技部门拥有和推广使用的病虫害监测检测设备8000余套,精准施药设备3.6万台套,土肥测试设备9000余套,农业环境监测设备550多台套,自动化办公设备1.5万套。在智能装备方面,2006-2007年,农业部投资在北方地区建设了18个国家级墒情标准监测站和400个监测点,购置了自动墒情监测仪器设备,实现了对土壤水分、温度等进行自动采集、无线传输和可视化表达等功能,提高了墒情监测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北京、河北、甘肃等许多地区在温室大棚内安装“温室娃娃”、“大棚管家”等环境监测仪器,可在第一时间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并通过语音、短信等形式实时提供给农民。 在信息服务手段方面,河北、甘肃、广东等农技部门与当地移动通信公司合作,通过手机短信开展新技术推广工作。河北省组织120多家专业合作社开发电子商务平台,对农资和农产品实行网上交易。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手机短信、语音热线、远程视频、微博在线、QQ互动平台、多媒体、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农技推广领域。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