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夏天,George Thomas失业了。早上10点钟,Thomas走出公司。街上的行人和车辆如往常一样穿梭,阳光有些耀眼。  28年后的早春,已在三大洲拥有公司的Thomas坐在自己苏州的办公室里,面对中国记者,侃侃而谈。环境优雅极了,新磨的咖啡香味溢满了空间。不远处,一座占地1500m2、拥有世界一流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厂房,正吞吐作息。  “科动控制致力于成为最好的工业以太网产品供应商。我们将把苏州科动建成一个世界级的生产基地。” Thomas如是说。 ■工业以太网大学年内登陆中国    国内的工程师们对现场总线技术已经不算陌生。自从1990年代中后期引入中国以来,至今在技术概念上已被广泛接受。    作为企业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现场总线较好地沟通了现场设备与控制设备、乃至信息管理层之间的联系,导致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深刻变革。在这一领域,厂商众多,竞争激烈,不同公司的产品采用了不同的总线标准,各自互不兼容。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之争的背后是市场和利益之争。    竞争的白热化促使以太网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以太网是IT领域成熟的网络通信技术,目前全球Internet上的流量有80%以上是从以太网发出的。越来越多的人倾向认为,以太网将不断深入地应用到工业现场,并因其结构简单、投资经济、使用方便等优点,在未来现场总线的竞争中最终胜出,成为下一代的现场总线。    Mr.George Thomas就坚定地持有这种看法。因此,在现场总线领域耕耘多年的美国科动控制系统公司适时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策略,大旗一挥,将目标转向了工业以太网市场。    去年以来,科动公司开始在不同场合强调自己作为工业以太网专家的角色。科动控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冬先生透露,今年,科动公司还将通过杂志广告、网络推广、展览会等渠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动控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形象。“在我们的计划中,还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即推出工业以太网虚拟大学中文版。年内,国内的自动化从业人员、学生及爱好者们将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免费学习工业以太网知识。”    据介绍,3个月前,工业以太网虚拟大学在美国甫一推出,就受到广大从业者、学生和爱好者的热烈追捧。第1周注册学员超过300名,至今在全球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注册成为我们的学员。” 贺冬先生介绍说,“我们的学习资料都是免费公开的,同时还有专家对学员进行指导。学员通过自学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申请考试,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就可获得工业以太网大学颁发的证书。”    业内人士认为,在全球市场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科动此举表示了对工业以太网的坚定信心和对未来市场的良好预期。而其在国内宣传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则显示了中国在其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  ■外商纷至沓来开垦处女地    国际上,工业以太网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在国内,这一领域无疑还是一块处女地。    尽管工业以太网的优势已广为业界所共识,但鉴于项目一次投入成本、技术成熟性等原因,国内的很多自动化项目都没有采用以太网。此外,相对于国际跨国企业来说,国内的自动化工业生产企业大多是小打小闹,主要的联网产品还是依靠外国公司供货。所以,目前国内市场的状况基本上是外国公司在华做外国公司的生意。本土企业,无论是供方还是需方,都还没有什么热度。    在纷至沓来的众多国外厂商中,科动只能算是一名后来者。此前,包括自动化巨头西门子在内的一批跨国企业已经开始了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他们一方面看中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劳动力和原材料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对工业以太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报以了厚望。    美国科动控制系统公司总裁Mr. George Thomas说:“总的来讲,中国的工业以太网市场还处于一个新兴的阶段。但是我们认为,这一市场将在全球应用增长的大环境下迅速崛起,一个将工业以太网提升到实际应用的阶段会很快出现。”    这一阶段的到来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我们从Mr. George Thomas处没有得到具体的答案。但是他表示,科动中国公司目前更强调品牌的竖立、产品的质量控制、分销渠道的建立以及优秀队伍的打造。很明显,市场的兴起还需要一段时间,科动公司的一番热身慢跑,是在为未来的竞争蓄势。  ■国内市场5年后成熟    一份来自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显示,今后5年内,全球工业以太网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超过84%。    在中国,这个数字肯定要低得多。但有专家指出,随着工业以太网使用的普及,研发成本的消化,生产成本的降低,国内工业以太网市场的成熟将在5年后出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外企业纷纷在中国圈地投厂,开始了“本土化”扩张;而大量的国内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外商的绝对强势下,大量的国内厂商很有可能连竞技场的“入场券”都拿不到就被扼杀在襁褓之中。另一方面,在没有大量国内厂商参与研发、生产、宣传、推广的前提下,工业以太网技术在国内的普及速度也必将受到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业界要求制定中国自主总线标准的呼声高涨。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处处受制于人,很多情况下只能选用国外厂商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现场总线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蔡忠勇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制定自主的总线标准,必须有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目前我们至少硬件基础还不够。所以我国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只是把国际标准等同地转换成国内标准。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开发内部协议,再逐步应用推广,最终发展为行业标准的可能。但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摘自 科动公司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