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中国半导体泡沫初现 专家预计60%工厂将遭淘汰
第一财经日报报记者 王如晨 发自常州 曾获英特尔技术与设备支持的常州纳科微电子公司(下称“纳科”)陷入资金危机,已停工近半年。《第一财经日报》昨日在纳科常州工厂了解到,该公司高层已悉数离职,只剩下几名保安人员守护厂房。 “一名真正员工也没有,不过,每周我还是能够接到应聘的电话。”其中一名保安对记者说。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信息交流部主任李珂对记者表示,这是前段时间各地蜂拥上马半导体产业项目的苦果;而另一位半导体产业人士则对记者直言,这是中国第一轮半导体产业泡沫破灭的缩影。 常州高新区管委会一位人士均不愿对纳科现状发表看法,只是谨慎地表示,管委会只是服务部门,并不是直接主管部门,不清楚纳科的真实情况。 “没钱了,老板走了” 纳科厂区的一片静寂和一派繁荣的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长满杂草的纳科厂区,除了大门右边一排蓝色一层工房外,偌大厂区就只有一个孤零零的门岗值班室,值班室里仅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个积满灰尘的文件夹。而厂门仅仅是两排灰色的混凝土墙壁,没有任何标志。 保安对记者说,工厂没有任何生产设备,老板已经四五个月没有出现了。“老板没钱了,做不下去了,要有钱工厂早就建好了。” 这就是由英属维尔京群岛纳米科技公司独资组建、总投资号称达7亿美元的常州市重大微电子工程。而纳米科技公司是由美国华智创办人、华人顾德仁专门为常州项目而设的“借道”公司。 2004年12月该项目开始运作,计划是一期投资为4亿美元,二期投资3亿美元,预期2006年首季正式投产。 2005年初,该处厂房开始奠基动工,但是自从在厂房周围打下了木桩圈定了厂房范围之后,该公司在厂房建设方面就没有具体的进展,没有引进任何设备和人员。 记者试图拨通该公司总经理李敏达、中层孙先生的手机,提示均已停机。去年孙先生曾对记者强调了纳科的技术背景,以及常州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区域优势,而李敏达则表示,纳科将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新星。 表面上看来,纳科似乎拥有成为新星的基础,它的背后技术方是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此前英特尔表示,为其提供了技术与生产设备,以及人才培训、技术服务和建厂支持等。这是英特尔首次与中国厂商签署此类协议。 而到现在,2006年7月,纳科的大本营仍然是空空如也。 到目前为止,纳科的官方主页仍然存在,赫然在目的仍是那句标语——“中国半导体产业又将升起一颗闪亮的新星”。 英特尔中国战略规划部一位员工表示,英特尔原本只是计划向纳科转移8英寸芯片技术与设备,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投资。 产业泡沫初现 让人忧虑的是,纳科仅是一年多来众多陷于停滞的半导体产业项目之一。 记者同时获悉,同样遭遇困境的半导体项目还有宁波中宁微电子公司。该项目此前由台湾联电副总李康智筹划建设,而《宁波日报》刊登的“清算通知”显示,该公司2005年9月13日依法清算了财产,彻底倒闭。 此前也有报道显示,前不久以6亿美元投资北京林河工业区的阜康国际也已因资金陷入困境。知情人士称,阜康国际已是两度受挫的失败项目。“一年多前,这个8英寸的半导体项目本来规划落定天津,名字叫‘海源’,但宣布后不久,却没了声息,被投资人弄到了北京,现在还是不成。” “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泡沫。”李珂认为。 行业不容乐观 半导体行业充满着一些不容乐观的信号。 上周,SEMI(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产业协会)中国市场研究经理倪兆明在SEMICONWEST(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美国西部展会)上表示,由于缺乏资金、合作伙伴和制造经验,未来几年,半数以上、甚至60%的中国半导体厂将走向失败。 半导体产业研究专家莫大康认为,60%的淘汰对象应是目前蜂拥而上的规划项目或待建项目,而不是现有半导体工厂。 莫大康认为,未来几年,中国会新增一些半导体工厂,也会淘汰一些,总数将仍然稳定在现有的30个左右,而这已足够满足现有产能需求。 以上信息来源于: 新浪科技 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