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当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时,德国的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德国的工业革命也晚于法国和美国,大致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不过,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却很快,到八十年代末就基本上完成了。此后,德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  二十世纪初,德国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的工业化国家。德国银行业形成独特的体系,在德国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德国银行家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而不是储户的钱,进行中长期工业投资。  因为要自我承担风险,所以德国银行家比英法同行,更倾向于积极参与工业公司的管理工作,重视提高企业的效率。这样的金融服务对德国工业革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钢铁、电气、煤矿、机械等需要大量资金的行业,更是如此。正是由于德国银行的这个特点,保证了德国工业革命的快速拓展。  进行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可是,德国在原始资本的积累上不如英、法等国。为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德国通过创制股份公司与股份银行等新的管理渠道,来筹集分散流动的社会资本。1846年,普鲁士政府将柏林的皇家银行转变为普鲁士银行,并赋予它发行纸币的权力,当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它便转变为中央银行。  德国的银行系统与企业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双方共同参与企业发展,互相促进。德国银行不仅为企业提供长期贷款,甚至直接参与创办企业,而在这方面比英国、美国和法国对本国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持。据统计,1850到1859年,德国成立的股份公司高达251家。德国的一些大银行,如1851年成立的贴现公司、1856年成立的德意志信贷银行等都创设于这一时期。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德国工业革命的起步时期。与工业革命早期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德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然而,这一时期德国纺织业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显落后。在工业革命中,铁路建设对德国的工业扩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迅速转向以铁路建设为重点的重工业,通过铁路建设来带动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是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夕,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业、巴登等地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3%,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法国的10%,进入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行列。同期,英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2%与23%。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阿尔萨斯及格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而且,从工业革命的一开始,德国就拥有比英国更有效的新式机械。此外,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与铁路网,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出能培养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与技师队伍的教育体系,为完成以电气化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914年,德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了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并在采煤与纺织工业紧随英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