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RFID何日才能成熟?
近几年,RFID这项二战时期就已得到应用的技术由于受到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的推动,在全球掀起阵阵热潮。虽然被分析师称为“朝阳产业”,虽然RFID技术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RFID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于是问题产生:RFID何日才能成熟? 成熟需要成本的降低。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与其他因素相比,RFID的成本成为了政府、企业踌躇不前的关键。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芯片的价格,二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虽然RFID芯片的价格一直在下降,有的已低至几美分。但对于日常消费品来说,几美分的芯片依然是过高的成本;而基础设施的投资,更是吓退了不少中小型企业。不少企业认为,RFID标签只会增加成本降低利润。对于这种“上游投资,下游收益”的技术,它们都持观望态度。 想要在中国有所发展,RFID还要面对廉价劳动力这一强劲的对手。中国劳动力价格之低人所共知,许多生产线上工人的月工资不足100美元。很多制造商都是采用低技术高产量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同时,由于竞争激烈,制造商的利润非常低,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采用这项新技术。在现阶段,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就远大于多雇佣几个工人的花费。如果RFID实施成本不能有所降低,恐怕在很多企业中难于得到实施。 成熟需要技术的完善。RFID的识别率一直是厂商与用户关注的焦点。目前UHF RFID标签的批量识别率尚达不到100%(在应用中,可能读取单个标签的几率为100%,而把一堆标签放到一起读的时候,读取率就降到了60%。)只能通过流程设计或补偿流程来提升识别率。比如,沃尔玛运货的时候都放在托盘上面,并在托盘四周都用电子标签,装托盘时就把盒子上面的电子标签和箱子上面的电子标签绑定,通过读写器时,托盘上面的标签可以读到,盒子上面的标签可能只能读到50%,但从逻辑上面来讲仍然可以达到100%的识别率。但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流程的复杂化以及成本的增加。这使得原本就因为RFID成本踯躅不前的企业对其更加敬而远之。 技术的完善不单指产品技术的完善,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同样需要得到保证。一个熟悉RFID技术,有足够经验的团队来进行整个流程的布局,可以大大提高系统读取的准确率。然而,目前掌握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人数依然低于市场需求的数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RFID技术的普及。 在中国,成熟还需要标准的确定。然而标准的确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标准的缺失和产业的滞后使标准制定和产业发展两者相互制约:缺乏自主核心技术让中国标准的制定举步维艰;而由于没有国家标准,公司只能按照客户的要求提供基于不同标准的芯片,这种情况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研发成本压力。 市场调研公司 Allied Business World 报告显示,预计2010年全球 RFID 市场规模可达 70 亿美元。在中国,未来三到五年,预计每年至少需要 30 亿个RFID 标签。RFID的市场前景毋庸置议,但美好的前景并不意味着前面的路程一帆风顺,只有将发展道路上一个个困难克服之后,整个行业才能蓬勃发展。到那时,RFID才真正意义上的走向成熟。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