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一带一路”的自动化科技(四):海铁联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火热建设中  

 

新华社南宁9月26日电(记者胡佳丽)广西北部湾畔,钦州港内,车来船往。在这里,来自东盟国家的货物“下船即上车”,运往中国西部和北方各地;来自中国西部省区的货物出海“下车即上船”,海铁联运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位于钦州港的北部湾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在火热建设中。项目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一期改造的2个10万吨级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00万标箱,计划明年6月实现投产运营;二期新建的2个20万吨级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60万标箱,计划2023年底实现投产运营。

 

 

这是夜幕下的广西钦州港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2021年1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具有海铁联运优势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在全国保持先进水平的又一个20万吨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延强在9月22日至24日举行的2021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推进与技术交流会上说。

北部湾港成立于2007年,由钦州港、北海港、防城港组成,是中国第一个完成区域整合的港口集团,并确立了“一轴两翼”发展布局:以钦州港为“中轴”,重点发展集装箱业务;防城港发展大型散货码头;北海港主要服务临港企业工业及桂东南区域。

 

 

这是广西北海铁山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北部湾港是中国最早进行跨行政区域整合的港口,历经14年的发展,已取得历史性进步。”李延强介绍,目前北部湾港已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90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28个、20万吨级以上4个,年吞吐能力逾3亿吨。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54条,基本实现东盟国家及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全覆盖。

“十三五”时期,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从2016年的2.04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2.96亿吨,年均增长10%,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179万标箱增长到505万标箱,年均增长29%。

李延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对标国际一流港口全力加快智慧码头、智能船舶和智慧航道建设,加快建成4个10万至20万吨级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批万吨级以上码头,努力实现“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智慧港口目标。

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温富荣认为,智慧港口不仅包括港口自身的智慧化改造,还应建立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港航生态:“我们致力于打造更高形态的海铁联运生态,未来将推动实现码头和铁路中心站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营,打造一个完整的码头铁路共生体,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动感钦州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显著上升

 

国际门户港建设再提速 前10月钦州港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元

 

符德任 制图

 

 

(记者 赖 昕 通讯员 韦春妮) 记者从钦州港海关获悉,1月—10月,经钦州港口岸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04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911.5亿元)总额,同比增长42.1%,增速快于同期全国19.9个百分点,这是钦州港口岸开港以来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

据统计,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明显增长,主要原因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经钦州港口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620.5亿元,增长48.7%。其次是同期大宗商品进出口显著上升。金属矿及矿砂进口132.4亿元,增长30%;煤炭进口44.9亿元,增长97%。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通道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作用日益凸显,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释放强大内需市场潜力,有力支撑国际国内大循环。1月—10月,通过钦州港口岸进出口的国家有163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29.4亿元,增长57.6%,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31.6%;对欧盟进出口27.1亿元,增长16.9%,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2.6%。

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开辟54条集装箱航线,连通我国14个省区,目的地已覆盖新加坡、德国等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308个港口。班列从2017年178列发展到2020年4607列,增长了25倍。截至10月6日,今年班列开行了4612列,提前近3个月完成了2020年全年开行数量,开行密度由每周1列增至每天10列以上,货物运输品类640多个。

为保障口岸货物快速通关,钦州港海关着力深化“放管服”,先后开通“绿色通道”“服务专窗”,指导企业使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实现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保障货物实现“零延时”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