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庆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新征程上再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辉煌》
新征程上再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辉煌
肖亚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为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辉煌,奋力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既定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显著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0年的15.1%、33.7%。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重点行业先进产能比例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时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进一步下降16%。产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固定宽带从百兆提升到千兆,光网城市全面建成,移动通信技术从4G演进到5G,实现网络、产业、应用全球领先优势。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信业快速发展,业务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8.46万亿元、2.48万亿元和1.08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2.1万亿元、8.17万亿元和1.36万亿元。网络应用从消费向生产拓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网络购物、在线学习、远程办公等成为工作生活新方式。5G、工业互联网等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2020年分别达到52.1%、73.0%,分别比2012年提高27.5%、24.2%,协同研发设计、无人智能巡检、数字工厂、智慧矿山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二、新发展阶段对工业和信息化提出新要求
聚力壮大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实现到2035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目标,离不开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有力支撑。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扩大工业有效投资需求,着力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韧性,着力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注重加快转换增长动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竞争优势和增长动力逐步削弱,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十分迫切。当前,世界经济正加速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持续强化改革的动力、创新的活力,又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续写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篇章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2006年达到32.45%的峰值,此后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至2020年回落到26.2%。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比重下降符合客观规律,但如果制造业占比下降过早、过快,不仅会拖累当期经济增长,影响城镇就业,还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削弱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贯彻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着力增强制造业供给能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等产业发展,支持可穿戴设备、消费级无人机、智能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等产品创新。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强要素协调保障,深化产融合作,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全面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系列规划,布局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推动制造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有效突破产业瓶颈,牢牢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图为2021年10月12日,在武汉华工图像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检查防伪光刻制版。华工图像突破防伪领域的光刻精度极限,开发了一批独创技术与产品。 人民图片 周超/摄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凸显,低端供给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全要素生产率亟待提高。要大力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狠下功夫,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务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突破一批绿色制造技术和装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深入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增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能力,完善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务实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进一步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叠加优势,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加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制造业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动感肖亚庆:在“专精特新”自动化科技企业汉威科技集团调研指导
原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一行莅临汉威科技调研指导
11月2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主任高东升、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河南省省委常委、副省长费东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鸣,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侯红及相关省市领导莅临汉威科技集团调研指导工作。汉威科技集团总裁李志刚、副总裁金贵新等集团公司领导热情接待考察团并汇报汉威科技集团发展状况。
肖部长一行参观汉威企业展厅
肖亚庆部长一行首先参观了汉威展厅,在了解了疫情和洪灾汉威科技集团的企业运营状况后,对汉威科技集团的产业发展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等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汉威科技集团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肖亚庆部长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进一步积极培育5G+物联网解决方案,坚持“专精特新”方向,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肖亚庆部长鼓励汉威科技集团,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继续深耕广阔的传感器产业市场,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提升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水平,紧抓发展机遇。
肖部长一行深入了解汉威的传感器技术
肖亚庆部长一行还深入汉威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炜盛科技,希望同样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炜盛科技,在汉威科技集团的带领下,能够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加快关键技术创新和难点突破,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