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之梦——关于曹妃甸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写道:“兹拟建筑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与纽约等大。”这是孙中山亲临唐山考察后,为国人编织的一个“蓝色之梦”。 岁月走过了85个春秋,2004年12月27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包括曹妃甸港区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曹妃甸工程的开发建设,将进一步打开河北通向世界的黄金水道,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着几代人的“蓝色梦想”。 为什么这个昔日沉睡的荒凉小岛曹妃甸,能承载着众多仁人志士的美好憧憬?为什么这个被誉为“河北一号工程”的曹妃甸工程,能寄托着6800万燕赵儿女的世纪愿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走进唐山,踏上小岛。宏伟的蓝图 曹妃甸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也是历史赐予河北人民的福祉。200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带领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在省委书记白克明、省长季允石的陪同下,亲临曹妃甸视察,高兴地连声称道:“曹妃甸,国宝之地!” 她有着优越的地理特点。曹妃甸“面向大海有深槽”,甸头前伸500米,水深即达25米,甸前深槽水深36米,是渤海最深点,30米水深岸线长达6公里之多,且不淤不冻,是渤海湾内惟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的天然港址。曹妃甸“背靠陆地有浅滩”,甸后滩涂广阔且与陆域相连,低潮面积达30平方公里,零米等深线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可利用的浅海和滩涂面积达310平方公里,为临港产业布局和城市开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用地。她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凭借已有高密度的铁路、公路网络,可将广阔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纳入自己的腹地;曹妃甸距韩国仁川400海里,日本长崎680海里、神户935海里,与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南非、印度等国海运航线也十分顺畅。 她有着雄厚的经济后盾。曹妃甸所在的唐山市,自古就是“神京之肘腹”,冀东之重镇,首都之屏障。这里资源富集,蕴藏着50亿吨煤炭、45亿吨铁矿石、3亿吨白云石……被誉为“京东宝地”;这里重工业历史悠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机械、化工等庞大产业群,并有开滦、唐钢、三友、冀东水泥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曹妃甸非常适合建造大型深水港口,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港口,立足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腹地的产业、技术和资源优势,一个以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区将在曹妃甸崛起,向世人展现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壮丽画卷。 ———大码头,这里将建成全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利用曹妃甸港址资源,规划建设76个码头,其中有4个25万吨级矿石码头,2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16个5至10万吨级煤炭码头,1个10万吨级LNG码头。 ———大钢铁,这里将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精品钢材基地。依托进口矿石码头,结合首钢整体搬迁,由首钢、唐钢联合建设1500万吨精品钢材生产基地,一期工程2010年底前竣工投产,其中2007年底前确保400万吨生产能力竣工投产,产品以汽车、家电、建筑、造船、压力容器等国家长期依赖进口的精品板材为主。 ———大化工,这里将建成世界级的重化工基地。依托进口原油码头,建设原油储备基地和炼化一体化工程。 ———大电能,这里将建成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电厂。依托“北煤南运”和大秦线扩能分流工程,利用曹妃甸深槽海水冷却,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并实行工业区集中供热。 曹妃甸工业区是迄今为止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最大项目,到2020年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不远的将来,在推进河北“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发展中,曹妃甸将成为“一线”地区隆起带上的制高点!历史的抉择 曹妃甸的蓝图是宏伟的,河北人的梦想是美好的,但要使蓝图绘就、梦想成真,首先需要有作出战略决策的巨大气魄。这一决策,是立足河北、放眼全国和世界的重大决策,是造福当代、泽被后世的历史性抉择。 ———这一抉择,源于一种高瞻远瞩的眼界。当时代的列车驶入21世纪,历史也掀开了新的一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继实现了腾飞,东部占尽改革开放先机、实现率先发展,国家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重要战略,人们期待着环渤海地区的发力和起飞。 在这种不进即退、小进亦退的大背景下,河北作为虽地处东部却处于中部地区发展水平的沿海地区,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应该怎么办、怎么干?这是一个必须用实际行动作出回答的时代命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同心同德,求真务实,已经作出一份份解答———制定了“翻两番、三步走”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明确了方向;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突出抓重大项目建设、发展民营经济、深化国企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四项重点工作,活跃了经济工作全局;以积极的、有作为的态度全面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工作方针,有效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省市区的合作,谋划实施以我为主的“一线两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领导全省改革建设的实践中,在对省情的不断审视和深入思考中,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河北的未来发展,优势在海洋,潜力在海洋,出路在海洋,希望在海洋基于此,从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势,站在东北亚、全国和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分工的高度,着眼于为河北长远发展打造强劲引擎,作出了开发建设曹妃甸的重大决策。 这是省委、省政府登高望远、抢占先机、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经典之作。在省内,必将使沿海优势更好地得以发挥,使“一线”地区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大增强;在省际,必将使京津冀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进而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快速发展;在全国,必将使海运、钢铁、能源、化工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对我省、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曹妃甸工程不仅是河北的,还是全国的;不仅是当前的,更是历史的。 ———这一抉择,源于一种科学理性的精神。 一项重要决策的作出,既需要宽广的眼界,也需要严密的论证;既需要高涨的热情,也需要科学的精神。为实现曹妃甸工程的科学决策,省委、省政府和唐山市进行了反复论证和审慎分析。 从决策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能源、原材料大进大出的格局。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原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需求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原油和铁矿石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同时,由于我国南方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会使北煤南运的煤炭在环渤海地区港口的年下海外运量达到5亿吨,而目前该地区还没有形成具有战略支配地位的深水港口群。因此,在曹妃甸建设区位条件好、发展空间大、支撑动力强,便于参与国际分工的国际性能源、原材料集疏枢纽港,已是大势所需、当务之急。 从决策契机看,北京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首钢急需找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新平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钢铁强省”的目标后,我省也急需为推进全省钢铁工业的重组和优化开辟新的空间。据测算,首钢从巴西进口矿石,用15、20、25万吨级船舶比用10万吨级船舶每吨分别节约41元、65元、76元;华北地区的中石化企业,如利用曹妃甸港输入原油比青岛的黄岛港每吨可减少成本18元,每年可降低成本数亿元。因此,建设曹妃甸深水码头,顺应了远洋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要求,为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重化工企业增强竞争力、进而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新的比较优势。 从港口布局看,我国目前4个深水港中有3个分布在长江口以南,北方海岸线上只有一个大连港。曹妃甸是渤海湾内可以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钻石级”优良港址,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不淤不冻港址。同时,曹妃甸港建成后,可以与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合理分工、优化配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海运格局。 从发展规律看,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都曾集中力量在滨海地区建设像美国休斯顿、日本坂神、韩国釜山等带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港口和重化工工业区。改革开放后,深圳的迅速崛起,上海浦东的成功开发,无不得益于港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曹妃甸港口的建设,必将对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腾飞产生强大的带动效应。 ———这一抉择,源于一种敢冒风险的勇气。 任何超前的、重大的决策都是有一定风险的。尤其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市场形势下,决策再科学、再严密也难以规避所有风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当一点风险都没有、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往往机遇也就错失了。大量事实说明,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偏爱勇于和善于冒险的人。一个真正干事、创业、为民的党委政府,必须敢于承担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决不因害怕风险而停滞不前。 对于曹妃甸这个浩大工程来说,在谋划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困难之大、风险之多可想而知,而且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形势还有许多不可测因素和不可控变数。但是,省委、省政府在坚持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对党的事业、对全省人民、对河北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毅然作出了建设曹妃甸的决策。2003年3月23日,省委、省政府和唐山市决定投资2.6亿元修建的18.4公里的通岛公路开工,白克明不顾沿海道路崎岖颠簸,亲临现场为通路工程奠基。V通路工程开工半年后的一天深夜,一场50年不遇的风暴潮突然袭来,266名工人被分别困在施工现场的4个作业面上,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所幸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省委、省政府和唐山市全力组织抗灾营救,经过两天两夜的斗争,被困工人全部获救、无一伤亡。如果这场猝不及防的风暴潮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省委、省政府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唐山市委、市政府又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这种为人民敢担责任、为事业不畏风险的胆识和勇气,不由使人们想起小平同志曾说过的话:如果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曹妃甸工程的决策和实施,无不体现出这种“闯”和“冒”的精神,体现出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思想境界。艰辛的求索 梦想是令人神往的,但圆梦之路真的很难。曹妃甸工程从开始谋划到国家正式批准,走过了十余载的风雨历程,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与坎坷,留下了勇往直前、负重跋涉的足迹。 ———十年磨一剑的不懈追求孕育了曹妃甸。 为了让这座荒岛不再沉睡,有多少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了让这片热土焕发生机,又有多少人宵衣旰食、默默奉献。1993年京唐港正式对国际通航,结束了唐山有海无港的历史。随着京唐港的建设运营和港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又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曹妃甸这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为宣传推介曹妃甸,省委、省政府和唐山市坚持认准的事不动摇、不犹豫、不耽误,无私无畏、孜孜以求、义无反顾,横下一条心,尝尽酸甜苦辣,靠发扬“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四千”精神,以“创业无任期”的责任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干就是十二年。 十二年来,为使曹妃甸工程早日上马,先后特聘14位“两院”院士为项目顾问,邀请30余家甲级科研单位进行设计、勘察、规划,聘请3600多名专家参加论证,完成了40多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组织各类会议100多次,前期工作投入达6000多万元。这其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2000年国家对曹妃甸矿石码头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在即将“一锤定音”时,恰逢全国钢铁产业面临全面调整,首钢搬迁尚无定论,一句“曹妃甸码头建成后运什么?”就让曹妃甸项目再次搁浅。 然而,曹妃甸始终是河北人难以割舍的情结。“曹妃甸这个项目肯定能成。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用‘蓝色思维’续写唐山辉煌历史!”这是时任唐山市市长,现任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和当时愈挫愈勇的坚定话语,也代表着河北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 党的十六大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坚定了开发建设曹妃甸工程的信心和决心,党政主要领导抓住一切时机,向中央领导汇报曹妃甸有关情况,向国家部委推介曹妃甸项目。唐山市一次次跑部进京,通过熟悉的领导同志为曹妃甸项目鼓与呼,多次邀请国家和北京市领导及首钢等大企业负责人,零距离地感受曹妃甸,积极寻求各方支持。 没有这样一股韧劲、粘劲、拼劲,曹妃甸项目是跑不成的。对此,作为项目组织者之一的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薛渤居凶徘猩砀惺堋N了曹妃甸,连他自己也数不清究竟跑了多少路,只有他的司机清楚记得,仅最近3年,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往北京跑,每年行车平均超过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圈多。在唐山、在河北,像这样干真事、真干事的人真的很多…… 当曹妃甸工程立项处于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项目推进驶入了快车道。2003年,把曹妃甸工程列为全省“一号工程”: 3月,白克明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曹妃甸开发建设进行专题研究; 4月,成立了省曹妃甸工业区建设领导小组; 8月,季允石省长视察秦皇岛,要求秦皇岛港积极参与曹妃甸建设。2004年4月,白克明书记专程赶赴曹妃甸,考察路、水、电、讯等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7月,白克明书记、季允石省长一同到唐山调研,重点考察曹妃甸工程建设情况; 10月和12月,季允石省长就曹妃甸项目合作问题分别与铁道部和中石化进行洽谈,一步步推进曹妃甸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当2004年底国务院原则审议通过《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的消息传来时,河北人民振奋了。白克明欣然提笔,写下了感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上下协力,闯关夺隘;“苦”至今日,曹妃整嫁,更待奋进,渤海欢颜! ———众志成城的巨大合力托起了曹妃甸。 曹妃甸项目的谋划推进,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曹妃甸工程的开发建设,也需要各方的参与和协作。 曹妃甸这个项目实在是太大了,涉及各方面的事情太多。省直有关部门站位全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为曹妃甸工程献策出力,努力为一线搞好服务。省发改委把“提速、提质”的要求落实到曹妃甸工程的推动上,对曹妃甸项目实行“零报告&制度,每周汇报一次进展情况。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局、省海洋局等单位,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曹妃甸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为工程立项和开发建设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各相关单位以曹妃甸工程为己任,在通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提供优惠政策,不讲利益得失,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没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单靠唐山的力量是干不成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为这一工程尽心竭力。”不少参与曹妃甸工程组织实施的当地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唐山市把这一工程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举全市之力抓好开发建设。成立了市曹妃甸工程建设指挥部,定期召开例会,加强协调调度,推动省各项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制定了《曹妃甸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表》,每项工程都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形成了部门有责任、干部有任务、人人作贡献的深厚氛围。 河北及唐山市向国内外敞开了热情宽广的胸怀,靠市场机制、美好前景和优良环境,吸引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和雄厚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来曹妃甸投资建设,摆开了大规模开发曹妃甸的宏大战场: 首钢、秦皇岛港、唐钢、河北建设投资公司、唐山港口投资公司,合资组建了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曹妃甸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首钢、唐钢、唐山市建设投资公司注册成立了曹妃甸围海造地合资公司,协力实施造地工程; 香港华润公司申报在曹妃甸建设460万千瓦大型发电厂; 中石化积极推进在曹妃甸建设30万吨级进口原油接卸码头; 中石油将在曹妃甸建设600万吨/年的LNG码头、冀东油田曹妃甸后方生产基地等设施; 北京铁路局、唐山港口投资公司等8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书,共同建设全长约200公里、总投资约41亿元的迁曹(迁安———曹妃甸)铁路项目,为大秦(大同———秦皇岛)线煤炭运输提供一条便捷的出海通路。 众多战略合作伙伴的加盟,为曹妃甸项目提供了资金保证和产业支撑,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注入了动力、增添了活力。 ———战天斗地的艰苦拼搏锻造了曹妃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宏伟的蓝图变为现实,需要一砖一瓦去建设。完成曹妃甸这样的巨大工程,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通岛公路、围海造地、矿石码头三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曹妃甸工程起步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克服了超出想象的艰难困苦,也展现了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 铺路架桥,历尽艰辛。“上无一片瓦、下无一棵树”,“酷暑蚊虫咬,冬寒沙袭面”,这是曹妃甸工程建设环境的真实写照。开发建设曹妃甸,首先要跨越浅海和滩涂将甸与岸连接,建设一条通岛公路。勘察时,从岸到甸,只能乘气垫船或渔船,要花一天时间才能上岛。由于低潮时船舶无法开动,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只能吃住在船上。天气寒冷时,只得趴在发动机上取暖。施工时,夏天头顶炎炎烈日,冬天冒着凛冽寒风;白天拉石运土,晚上帐篷栖身。面对风暴潮的无情破坏,曹妃甸建设者没有被吓倒,更没有犹豫和等待,而是操起泥浆泵再干,搬石筑路吃掉两座山。目前,两座栈桥飞架南北,通岛公路全线贯通。 吹沙造地,彰显豪气。很难想象,一片一片的陆地竟是“吹”出来的。如果能够亲眼目睹那气势恢弘的吹沙造地场景,就能深深感受到人类改造自然伟大力量带来的强烈震撼。长16公里的围堰将甸后浅海分割成四块细波如鳞的海面,数艘绞吸船奋战在海面,通过蜿蜒而来的巨大管道,喷射出几米高的沙龙,水退沙淤,海落陆长,成方连片的土地不断扩展。首钢新址、石化基地、电厂设施等都将在这里落户安家。按照总体规划,一期吹沙造地面积就达11.95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填海工程,这充分显示着曹妃甸建设者的气魄和雄心。 打桩建港,创造奇迹。没有码头的建设,大钢铁就没有依托。按照总体规划,2005年底前将建成2座25万吨级的矿石码头投入运营。建设这样的码头,需要将900多根直径1.2-1.8米、长70多米的钢管夯入海底,每一根都要用16吨的气锤打2000多下才能完成,而后将管中的泥沙抽尽,再将200立方米左右的混凝土灌入其中。由于码头处于渤海湾深槽,受风向影响极大,有效作业时间少,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对此,曹妃甸的建设者们没有退缩,他们大力发扬不怕吃苦、连续奋战的精神,运用先进的卫星定位GPS系统,实施全程旁站式监理,一根一根地检查正位率和灌入度,确保工程质量。在此过程中,他们勇于向最高点冲击,赶超先进,创造了单船24小时打桩20根的全国记录,在曹妃甸建设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妃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如今的曹妃甸,各项建设工程正在铺开,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运料车往来繁忙,强夯机铿锵动地,推土机振臂轰鸣,绞吸船倒海翻沙,万名建设者紧张忙碌、辛勤劳作,与阵阵波涛合奏出一曲动人的战天斗地之歌……燕赵儿女正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豪情和干劲,掀开河北走向世界的崭新篇章!宝贵的启示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河北人民近一个世纪的“蓝色之梦”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唏嘘感慨,更多的是宝贵启示。 启示之一:干事创业为民,就要树立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事业的大发展。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是创新发展思路、改变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实践表明,观念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的效果。因此,在推进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放在首要位置,自觉用“三个解放出来”破除陈旧观念、落后体制的束缚,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惰性心态,以大胆闯、大胆试的勇气,大力推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必须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念,主动将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局中找位置、定目标,正确审视自身发展,科学分析差距和不足、优势和潜力,既不因面临的重重困难而消沉意志,也不因取得的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谱写改革建设的新篇章。 启示之二:干事创业为民,就要具有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意识,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是正确应对严峻挑战、抢抓空前发展机遇的成功实践。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国家、一个省乃至一个市、一个县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各种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主观因素,特别是能否及时抓住并利用好机遇。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及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这是一个现实考验。因此,在推进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抢抓机遇的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放过出现的每一次机遇;必须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为民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及时发现和捕捉机遇,努力化机遇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启示之三:干事创业为民,就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用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推进。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是一个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是推动河北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引擎。实践表明,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吸引资金、引进技术、集聚人才的“梧桐树”;重大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是搞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推进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必须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后劲、抓发展的强烈意识,把加大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点,以此激发和活跃经济工作全局;必须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筛选、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大的项目,特别是那些能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调整产生巨大影响的标志性项目,必须健全和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把项目建设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范围中去,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及时督导,狠抓落实。 启示之四:干事创业为民,就要正确处理“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树立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观。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其中的风险、责任可想而知。但项目的决策者、实施者,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义无反顾,无怨无悔,竭心尽智于工程的谋划建设,终于使这一宏伟工程展示出令人振奋的前景。因此,在推进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生追求,为百姓福祉倾心尽力、兢兢业业,为加快发展励精图治、尽职尽责;必须不畏风险、敢担责任,对那些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富民的事情,就要积极地争、努力地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注重当前利益,又要注重长远发展,善于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启示之五:干事创业为民,就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求更快更好发展规律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走过的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历程,留下的是建设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足迹。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推进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必须坚持在深入认识省情、市情、县情和社情、干情、民情的基础上,以科学求实的精神谋划发展,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推进发展;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是事业艰辛、任务艰巨、环境艰苦,越要高举立志创业、矢志奋斗的旗帜,引导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必须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倡行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对认准了的事情就“一竿子插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励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凝聚群众,共创美好未来。 启示之六:干事创业为民,就要继续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地开创河北改革建设新局面。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谋划到实施,凝结着省委、省政府以及唐山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全省上下“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实践表明,只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目标一致、团结协作,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因此,在推进改革发展的事业中,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唱响“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讲宗旨、作贡献,自觉把思想和精力投入到加快河北发展上来,自觉服从服务于全省改革发展的大局,牢牢把握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带着感情、责任、追求,立足本职,争创一流,为实现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翻两番、三步走”的宏伟目标建功立业。来源:唐山新闻资讯网
查看本期主题任务:曹妃甸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