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地震台阵研究现状
查看:
主题任务:地震监测知识
在我国,地震工作者对地震台阵给予了充分重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于1970年起开展了地震台阵试验,在河北省怀来县布设了由12个子台组成的临时台阵。最近几年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进行过流动地震台阵的布设,其主要任务是某些区域的地下结构进行研究。 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开始建设直径为1~3km的微台阵。微台阵主要用于监测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和其他爆破事件。微台阵建设、维护方便,监测能力强,科技含量和资料利用率高。目前我国在台阵建设和台阵资料分析方面仍处于探索研究,九五期间上海地震台阵的建立填补了实用台阵这一空白,为我国的地震监测和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贡献。 上海地震台阵位于上海西部松江的佘山地区,距离上海以东海岸线约65公里。该台阵为小尺度台阵,孔径约为3公里,有16个子台组成,子台分布呈北北东向。各子台的间距约为600m,大部分子台均建在地面以下2m处,基本处于同一海拔高度,均安装了集为一体的三分向KS-2000型宽频带(0.02~100s)地震计和TDE-324C型24位数据采集器。目前国外的地震台阵的子台,很少全部使用宽频带地震计。上海的宽频带三分向地震台阵在全国还是一家,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远震震相清晰、丰富,弥补了短周期地震计不能记录到清晰的远震震相的不足,在监测远震及核爆方面,充分显示了宽频带地震计的优势。同时,由于带宽不一致,则不同带宽地震计对同一地震的记录就不能做到高度相似,因而也就在台阵数据处理方面带来困难。而上海台阵不仅对近震而且对远震都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远震的微弱记录均可通过台阵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出来。这是上海台阵技术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