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主题任务:地震监测知识   地震时,大地象发了疯一样颤抖,山摇地动,房屋倒塌,夺去很多生灵。人们自然要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谁来给发疯的地球做个诊断呢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让人们有所防备呢  承担这项任务的就是地震科学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正是他们在日日夜夜地为人民站岗放哨,给躁动不安的地球"号脉"。据中国地震局统计,在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地震机构,台湾省也有很强的地震科研力量。这些地震机构在《防震减灾法》中被法定为地震主管部门,下辖1000多个专业台站,从事人员在2万人以上。形成一个对大地活动进行严密监视的网络,以观察地下的动静。  这就像大夫给病人查血压、做 CT、进行各种理化检验一样,地震部门对地震的监测可归纳为四大学科、八大手段。这些学科与手段,很像医院里开设的内科、外科、骨科……。这里逐一加以介绍。  第一,叫测震学科,专门负责记录地下大大小小破裂引起的震动。1000多年前东汉的大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就属于这种仪器。当年在洛阳记录到了当地人们并没有察觉的远在千里之遥的陇西大地震。现在的地震仪比过去完善多了,采用先进的电子反馈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形成一种叫"宽频带、大动态、高精度数字化地震仪"。这种地震仪可记录小到1级以下的微震、大到8级以上的巨震,而且还可以给出完整的地震波形。目前,全球发生的大于7级、邻国大于6级、国内大于5级、首都圈地区大于4级的地震,在发生以后15分钟就可以准确地给出地震的震级、位置、时间和深度,为人们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争取了时间。  第二,叫地震形变监测,专门负责监测地球上板块的运动、断层的移动,尤其是一些重点地震区地下应力应变的微小变化,都逃不过这种监测的"眼睛"。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前,金县水准测量站就发现地壳出现显著性变化,为这次地震的成功预报立下大功。在大地形变监测中,我国采取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叫地震地球物理场监测,专门负责监测地球的重力场、电场、磁场、应力场、温度场等等变化。大家知道,地震发生在地壳内,但地震的能量是由地球岩石层的构造运动、地幔物质的迁移、地核高压高温物质的热运动所提供的。在地震断层发生错动的前前后后,必然伴随大量的这些物理场的剧烈变化。   第四,叫地震地下水体的监测,专门负责监测地下水的水位、水中氡、水中汞等放射性元素的变化。地球深部富含流体(以水为主体),对于地下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和构造运动起很大作用。国外有不少地震的震前,发现水位有明显的向震中趋近的变化,而且震中附近的氡含量等大幅度跳跃。  以上这四方面的监测,重点可分为微震、强震、地磁、地电、地形变、地应力、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化学八种,成为我国当前监视地下变化进行地震预测的主要手段。  根据监测的数据,我们己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大地震、云南孟连大地震、新疆伽师等中强震以及南黄海等地的强余震。当然,我们也漏报或错报了一些地震。这正像我们尚未完全攻克威胁人类生命的癌症一样,尚未完全攻克威胁人类社会生存的地震天敌。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地震监测,积累资料,加深认识和探索,终会有一天解决地震预报问题,让人类从地震的威胁下解脱出来。   源文件 http://www.mh.sh.cn/Info_Show.aspArticleID=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