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自动化科技(三):黑龙江、陕西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自动化科技】
1:七星农场利用80亩农机科技园,开展水稻全程智能化科研课题研究;利用1000亩无人农场示范区,开展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利用15000亩耕地,推广应用智能叶龄诊断、智能控制灌溉、无人作业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卫星导航辅助直行插秧、割晒机械监测、卫星平地等实用性新技术面积达40%以上;对现有10余套平台、系统进行整合,打造1个功能全面的水稻生产智能管控平台,确保实现农业管理平台化。
2:陕西省持续探索,加快优势企业、科研院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5G技术、无人驾驶装备、农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以打造一批涵盖粮食蔬果生产、畜牧养殖等领域的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加快制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标准规范,推动作业方式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奏响“智慧农业”
原题:七星农场,奏响“智慧农业”奋进曲
《求是》杂志记者 魏天舒 黑龙江日报记者 姜 斌
春风拂面,生机盎然。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的大型智能浸种催芽车间里,机器开始浸种,为105万亩稻田提供优质芽种。智能化育秧工厂里,全自动流水线播种一次性实现浇水、播种和覆土作业……
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七星农场考察。在这里,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在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种田还得靠科技,现在摆盘、育秧的这些技术标准,农技人员都网上教学,种地也都用上了无人设备,所以现在咱们老百姓不仅仅是‘会种地’,而且是真‘慧’种地。”七星农场的科技示范户张景会高兴地对记者说。2022年,七星农场有4358.02吨水稻芽种的浸种催芽生产任务,通过智能化的管控平台,使种子温度、喷淋速度、供水间隔时间都能达到电脑智能控制,确保催芽作业标准化、统一化,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整个作业过程。
“科学种植是条致富路,让我尝到了甜头。”七星农场种植户秦玉秋说。
七星农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100个监测点,形成覆盖100万亩耕地的大数据,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根据土壤地力分布,实施黑土地保护分级管理;根据等级制定黑土耕地保护措施,建立“田长制”工作考评制度,确保黑土地保护落实到位。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14年的4.08%提升到2021年的4.26%,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现在的七星农场,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生机勃勃,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展示区,还是国家3A级旅游区和网红打卡地。
图为北大荒通用航空的农用飞机在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上空作业。 黑龙江日报社供图 吴树江/摄
今天的七星农场,发展势头良好,新活力日益展现: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3.8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粮食总产14.5亿斤;种植优质水稻品种“龙垦2021”达10万亩,全面积开展安全质量追溯,实现种子、肥料、农药统供面积100%……“智慧农业”正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
陕西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十四五”时期,陕西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主要粮食作物全面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应用的薄弱环节取得全面突破,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
01 描绘转型升级新蓝图 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上,陕西省铆足干劲,不懈奋斗,跑出了农业机械化的“加速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让三秦大地每一寸土地在农机化的推动下,都成为丰收的沃土,绘就出了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画,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
2019年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将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需要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促进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陕西省结合发展实际抓紧落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同时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农机一响,种地不慌。在大田作物种植方面,陕西省加快了小麦、玉米、油菜、薯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抓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与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农产品加工等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对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开展深耕深松、机播机收等生产服务给予补助,大力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2021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1%,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陕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省农业机械化中心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完成《小麦宽幅沟播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小麦玉米机械化主推技术》编纂,为全省实施的小麦播种质量提升行动中机械化宽幅播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围绕设施农业产业发展,陕西省将实现特色农业机械化在重要环节、重点部位、关键装备和关键技术上的突破。
截至“十四五”末,果业生产机械化率将达到70%,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将达到50%以上。
2021年1月14日,陕西省农业机械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宝鸡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园作业机械研究团队,在凤翔建立了果园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并成功试验了智能无人采摘机试验。
同时,全省还重点发展推广温室育苗、秧苗移栽、田园管理、棚室管理和产品收获等环节机械化,加快发展猕猴桃、葡萄及樱桃等特色产业生产机械化。
陕西省在全省范围,对标发展九大产业链所需机具和区域适用性强的机具,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
在智能农机装备场景化应用方面,陕西省持续探索,加快优势企业、科研院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重点推广农业物联网设备、大数据、5G技术、无人驾驶装备、农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技术装备的示范应用,以打造一批涵盖粮食蔬果生产、畜牧养殖等领域的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基地,加快制定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标准规范,推动作业方式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实施中,陕西省鼓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农机生产企业深度融合,围绕重点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农机作业领域,协同开展农机装备创新研发。
陕西省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选育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机耕道路改造、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目标,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农业机械化进程,离不开良好的科技环境。陕西省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的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区),引导农机整机企业就近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集聚提升,形成农机化产业园区,以支持农机装备企业协同开发绿色高效、智能精准、特色专用的新装备、新技术,加快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和自主品牌。
在农机公共服务方面,陕西省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省继续实施农机安全免费管理政策,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持续提升农机“三率”水平。
具体措施是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教育培训和信息宣传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从事农机作业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服务后补助等多种方式,鼓励农机服务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作业服务。
支持农机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划建设农机具库棚以及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分级等设施和区域农机维修中心。
支持建设一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07 强化队伍建设与农机实用型人才培训
在人才建设与培训方面,陕西省着重选拔和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养农机实用技能人才。加强基层农机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引导、动员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同时还健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充实基层农机队伍,优化队伍结构,注重农机干部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鼓励开展在岗培训和深造学习,切实解决基层农机人才匮乏、力量薄弱等问题,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
记者:贺辉 胡润田
编辑:张朝辉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