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主动推进重组 我国汽车工业或将大洗牌
北京奥运期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央企重组步伐将在奥运会后加快。李荣融的表态,实际上已经给包括汽车企业在内的央企重组大方向定了性。 根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要形成一到两家年产200万辆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形成几家年产100万辆以上的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其余的数十家中小汽车生产企业,尤其是年产销不足10万辆的小型企业,处在被收购、重组的阵列中。 重组背景:产能放空、重复上马现象再次凸显 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将汽车列入了过热行业。2006年底,发改委发布“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表示将“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但此后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掩盖了这一问题。2007年,产能放空、重复上马的现象再次凸显出来。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国内现有整车制造企业超过100家(2002年时为200多家),其中实现年产100万辆以上规模三家,分别是一汽、上汽和东风汽车;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7000余家。在整车制造企业中,部分企业年产销不足2万辆,大部分企业年产销在10万辆以下。 2003年车市井喷之后,全国各地到处上马轿车项目。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数据,我国轿车产能过剩也由2003年的35万辆迅速扩大到2006年的202万辆,2008年的产能过剩预计500万辆。 李荣融说,奥运会以后,重组会有一个转折,“由企业自愿组合转向由国资委主动推进”,而且重组范围“不仅仅是中央企业”,理由是,“我们国家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低”。 企业现状:二线集团公司面临着更大变动 在政策和市场多重因素影响下,一些国有汽车集团已经开始了重组的尝试。近期,北汽控股与华晨、昌河和黄海都进行了接触;广汽与长丰、一汽与华晨、东风与哈飞等也传闻不断。 与一汽、东风这些已经具备规模的央企相比,经营不善或资产有限的二线集团公司在这场重组风暴中,面临着更大的变动。包括北汽控股、广汽集团,困境中的新中航以及长安汽车等,都一次次登场,成为不同新闻的主角。 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已经明确表示:要在今年和明年完成对部分企业的兼并工作,包括福建汽车、长丰汽车甚至边缘的中兴汽车都一度被媒体提及。不过从长丰汽车一位副总经理处获得消息称:广汽已经与长丰谈妥收购方式,最快将于10月公布收购事宜。 北汽控股失去的也许不仅仅是长丰汽车,徐和谊心仪的福建汽车集团很快也会被广汽集团横刀夺爱,福建东南汽车中层管理人员透露:“公司和广汽、北汽都有接触。但高层更倾向于广州,因为当地日系车的配套体系更好。”另据内部消息,台湾裕隆集团中华汽车也可能将在这次重组中出局。 长丰汽车和福建汽车可谓二线汽车公司中的典型代表。据称,长丰汽车与福建汽车这两家在重组中面临困境的企业,均把希望寄托在广汽身上。“即使是广汽,如果不能变得更大,也会有被吞并的风险。”分析人士说。 市场规律:行业整合、重组是大势所趋 从世界汽车的发展史看,兼并与重组是汽车产业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是由汽车产业的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的综合产业,只有那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实力有着深厚积淀的汽车生产厂商才能在长期的激烈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相反,那些资金匮乏、技术薄弱的厂家终将只是昙花一现,在长期的激烈竞争中也只能是过眼烟云。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是成熟行业,已形成垄断竞争格局,但“大鱼吃小鱼”还会时而出现,而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成长期,必将出现企业间并购重组现象,国家产业政策也鼓励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现今,全球汽车行业的低迷,注定会促成当下汽车行业发生另外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40年前的石油危机使得以“丰田”为首的日本汽车公司艰难崛起;25年前的第二次能源危机造就了目前蒸蒸日上的韩国现代;那么,第三次能源危机面前谁又将崛起?中国的奇瑞和上汽们能否成为这一轮革命的领袖? 在行业大变之前,我们更需要具有成长性和潜质的企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倾斜和培育。我们相信:以中国市场之大,聚能合之力,就一定能诞生一个现代汽车巨头!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谁会成为未来中国汽车的“现代”和“丰田”,但是我们知道,她不会诞生在温床中,她注定要经过炼狱般的残酷洗礼才能崛起于市场中,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