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信会议确定明年重点工作:工业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国工信会议确定明年重点工作:工业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全国工信会议”)在京召开,总结2023年工作,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同时,会议就2024年工作部署12项重点任务,其中,“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仍是下一年工作的首要任务,明年工信部将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及一批普惠性帮扶政策也将出台实施。同时,将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指导,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光伏等行业均有提及。
记者对比近两年全国工信会议内容,梳理解读今年会议的六个重要表述。
1、“工业稳增长”仍是首要任务
本次会议继续将“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列为下一年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要抓好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继续“挑大梁”,做好经济宣传、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
从区域上看,前三个季度,31个省份中28个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个省份较上半年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10个工业大省中8个省份增速较上半年加快,江苏、山东、四川、河北、湖北、浙江等6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工信部预计,2023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稳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此外,会议强调,深化原材料、消费品“三品”行动,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深化产融合作,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保持烟草行业平稳增长。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告诉记者,我国工业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但也需要注意到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内有效需求恢复不足,新旧动能接续不畅等问题,预计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延续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增长4.5%左右。
2、产业链重要性提升,将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会议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强化应用牵引,加快技术攻关突破和成果应用,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
今年会议延伸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产业链的工作部署,相较于去年全国工信会议提到的“提升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涉及内容更为全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告诉记者,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以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为基本逻辑。但当前世界经济从“快速全球化”进入“慢全球化”阶段,未来全球制造业和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将朝着区域化、本土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加速调整和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巨大挑战,产业安全风险日益上升为重要议题。
黄群慧建议,要着重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新材料、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的率先突破,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有效推进产业链的强链补链稳链。同时,要积极开展重点领域产业竞争力调查和产业安全评估,完善产业安全管理体系,尤其是形成建立权责清晰、多部门紧密协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会议还提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推进园区提质增效,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根据今年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部署,已将科技部组织拟定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此前表示,国家高新区接下来将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和治理步伐。推动国家高新区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与共性基础技术供给,加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加快推进园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升园区数字化治理能力。
3、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本次全国工信会议对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优势产业都作出了详细部署。
在传统产业方面,工信部将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加快钢铁、有色、轻工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深化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开源体系建设。继续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
在优势产业方面,工信部将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加强光伏行业规范引导和质量监管。促进稀土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高端应用。
在新兴产业方面,工信部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和卫星互联网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瞄准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等产业,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
黄群慧告诉记者,按产业的生命周期来看,未来产业是指尚在孕育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体量与相对成熟的传统优势产业相比仍显不足,需要重视新旧动能转换期对于国民经济稳定的影响。
黄群慧进一步提醒,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冲击下,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产业高级化,简单通过“一刀切”产业政策将传统产业作为低端产业淘汰,会影响我国工业化体系的完备性。
“关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同部署也是尊重了‘先立后破’的产业演进逻辑,让新旧动能转换更加平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着力重点,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也能够进一步维持我国多年工业化进程中积累的产业优势,有助于保障当前宏观经济整体稳定。
4、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本次会议提出,将推动5G规模化应用,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提升专项行动,提升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5G的主要应用仍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现在在机器视觉、遥控机器人应用中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的生产线应用仍然不如人意。”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记者,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因现场工控系统标准碎片化而抬高了5G进入的门槛,另外现有的5G还不能适应工业应用对大上行带宽、确定性时延、高可靠与精定位等要求,对满足车联网应用来说也有所不足。但目前生成式大模型正在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有望进一步带动企业对5G的需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也指出,虽然工业5G芯片、模组以及网关价格已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5G通用模组价格已经降至200余元,但仍高于中小企业预期,而且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未来需进一步提升5G工业设备供给水平,加速提质降本。此外,5G在工业中的典型应用呈现场景和产线层面的点状态势,在行业和地区层面需进一步提升各地区融合应用水平,引导各行业不断开展针对性应用创新。
此外,会议提出,统筹“建、用、研”各项工作,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设施,加强6G预研。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328.2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较去年同期翻番。预计全年,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6%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13%左右。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张新生告诉记者,5G产业链的终端研发、技术验证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作为定义5G-A的首个标准版本,标准组织3GPP提出的R18版本标准将在明年上半年冻结,这也意味着5G-A将开始转向产业推进的新阶段,2024年或将成为5G-A商用元年,消费者和行业用户也将深切感受到5G-A带来的网络能力的升级、丰富的业务类型以及催生的新业态、新服务。
日前,我国6G推进组首次对外发布了《6G网络架构展望》和《6G无线系统设计原则和典型特征》等技术方案,为6G的发展提供技术路径。我国6G推进组负责人还表示,6G技术是5G代际更新的一个新技术,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商用,而标准制定时间则在2025年左右。
5、严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指导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列入的当前经济回升向好面临的困难。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会议解读中也指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
本次会议提出,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指导。同时,还强调要“加强光伏行业规范引导和质量监管”以及“严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
以光伏为例,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4.78%。但业内不少企业已经公开表示,产能过剩带来的“内卷”直接影响了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工信部此前也召开了光伏产业链座谈会,工信部有关负责人随后公开表示,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确实存在一定阶段性和结构性过剩风险,但总体属于行业发展正常范围。
同时,由于当房地产持续不振严重影响冶金、建材、工程机械、家装家电家具等相关行业恢复,水泥、平板玻璃已经出现持续的产量下滑,钢铁行业则是出受到成本与需求的双向挤压,数月来产能持续震荡,行业整体陷入亏损。
魏琪嘉指出,对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当前部分产业的市场需求还处于缓慢恢复的阶段,一定程度上会推动产能过剩,之后会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修复而逐渐消化。但还有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由于前期盲目发展,叠加行业周期不同带来的阶段性震荡,在一定阶段可能出现结构性过剩现象。但这也是行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适当的供大于求才能引导企业合理竞争,随着竞争程度提高,落后产能会逐渐退出。
6、对中小企业实施一批普惠性帮扶政策
会议提出,实施一批普惠性帮扶政策,多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三赋”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深入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系列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3,比上月回升0.2点,结束连续两个月下降局面,且高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但仍处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形势分析课题组指出,受到外部市场需求疲软以及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中小企业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出口新订单难获取的情况。原材料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业短期内较难纾解成本压力。建议采取延续阶段性降费缓缴政策、强化原材料产需对接、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加快开发“小快轻准”产品应用和订阅式服务等一系列措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料图: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现场(图片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微“工信微报”)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