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培育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新型材料六大赛道
【ZiDongHua 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 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 元宇宙 智能网联汽车 科技创新 成都】
布局未来产业,成都瞄准这六大赛道!14条政策“干货”出台
核医药、飞行汽车、类脑智能
……
未来产业
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天的支柱产业
成都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具体做法来了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的重大机遇,成都市昨日出台《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塑造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意见》,成都将重点培育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新型材料六大赛道,并预研捕捉前沿交叉融合新赛道,通过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赋能支撑作用、补齐成果转化链条的薄弱缺失环节等八大措施,营造发展生态。
配套出台的《措施》针对性补充关键环节支持方式,拿出14条“干货”,抢占未来制高点。
六大重点方向
明确细分领域和核心攻关技术
《意见》明确成都发展目标:
☛ 未来3-5年,基本建立适宜未来产业孵育成长的创新生态体系;
☛ 未来5-10年,逐步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大后方的未来产业新前沿。
此前,北京、苏州等城市已明确未来产业的突破方向,成都如何差异化竞争?
选准赛道是培育前瞻性优势的关键。
相关部门通过敏锐捕捉相关领域前沿需求、成果转化、新兴技术、试验场景等未来产业孕育爆发点,主动发现和前瞻遴选出新赛道。此外,针对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趋势,成都还将常态化开展新赛道跟踪预研,持续优化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意见》明确成都重点培育前沿生物、先进能源、未来交通、数字智能、泛在网络、新型材料六大赛道,预研捕捉前沿交叉融合新赛道。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意见》起草时表示,六大赛道既锚定国家战略大后方使命职责,与国家战略相向而行同频共振;又充分发挥成都科创产业独特优势,与“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的升级演进方向有机衔接。
政事君注意到,《意见》明确到细分领域和核心攻关技术,并根据近期和远期提出了差异化的着力方向。
例如,前沿生物近期重点培育基因及细胞治疗、数字诊疗、核医药等细分领域,攻关免疫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结构化疾病数据库等核心技术;中远期重点培育生物育种、合成生物等细分领域。泛在网络近期重点培育卫星互联网、光芯片等细分领域,攻关低轨卫星、高精度导航、光子集成等核心技术;中远期重点培育6G、量子科技等细分领域,攻关太赫兹无线通信、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核心技术。
“这是遵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规律,将大方向上的相对确定性与细分领域的不确定性有机融合。”上述负责人表示,基于未来产业培育长期性、探索性、不确定性的特征,成都“摸着石头过河”,更多依靠市场力量推动未来产业细分赛道成熟明晰,给予多元技术路线包容试错机会,战略留白前沿交叉融合新领域。同时,短期依托“蓄势待发”新赛道,中长期依托“虽远必至”科技成果转化分阶段梯次培育,这样短期能衍生培育“触手可及 ”的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中长期能推动战略科技平台创新成果的“沿途下蛋”“沿途孵化”。
▲西部(成都)科学城
在产业承载空间上,成都提出全域竞相培育未来产业,各区(市)县坚持前瞻布局、长远谋划,适度超前财政科技投入,针对性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积极主动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发挥先导引领作用,加快聚集一流战略科技硬核要素,完善全链条、全周期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成都还将在“三个做优做强”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重点片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中心城区存量空间等地遴选一批细分领域聚焦、专业能力突显、空间范围“小而精”的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孕育多点支撑的“未来产业核爆点”。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前瞻培育未来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八大行动
营造未来产业发展生态
八大行动包括:
强化未来产业技术的敏锐捕捉能力、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赋能支撑作用、补齐成果转化链条的薄弱缺失环节、提升天使种子基金的引导服务效应、引育未来产业所需的多元人才梯队、构建赋能未来产业的数据资源体系、实施新型研发机构的揭榜挂帅模式、创造应用场景牵引的示范迭代机会等。
“深刻把握未来产业四链融合趋势特征,构建孕育未来产业成长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上述负责人在解读八大行动时表示,成都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支撑等未来产业培育的关键环节,构建“技术成果来源+服务转化平台+现代生产要素+创新创业主体+应用迭代场景”的未来产业培育生态,形成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创新驱动的“政产学研用投”合力推进格局。
这其中,不少举措充分发挥了成都的优势和特色。例如成都集聚了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物联感知设施,可以向创新主体提供优质算力服务和新一代场景验证工具。《意见》提出加快高等级生物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光源类等实验验证设施建设,强化公共科技平台对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制造、可靠性验证等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
▲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意见》还提出将超大城市转型发展作为未来产业的最大应用场景,面向未来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在新型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城市智慧治理等工作中主动释放场景资源、提供场景机会。在数字诊疗、氢能、飞行汽车、“元宇宙+”等领域,成都将率先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科技新场景。
同时,为前瞻培育未来产业,在现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政策基础上,成都结合未来产业培育特点,按照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精准施策的原则,针对性补充关键环节支持方式,制定《措施》,给出鼓励成都天使母基金重点投向未来产业、高水平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全域支持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建设等14条政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提出为创造未来产业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和宽松环境,营造包容审慎创新环境政策措施,包括构建弹性包容的未来产业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制度,鼓励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采购未来产业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以超大城市转型升级为契机打造未来产业示范应用场景等具体举措。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