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两会国企新声第二辑: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ZiDongHua 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人工智能 智能化转型 机器人 智能制造 】
2024两会国企新声第二辑: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小新说: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国企代表委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国之大者”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会议期间,《国资报告》联合国资小新持续推出“两会国企新声”栏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探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数字经济、扩大对外开放、防范风险、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等热点话题,汇总和整理国资国企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两会国企新声”第二辑——《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关键词一
智能化转型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不仅要布局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塑造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动能新优势。来自国资国企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针对加大力度支持和推进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是推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东北振兴的有力举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曹志安提出,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老工业基地,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曹志安认为,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必须坚定不移加快推进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为此,曹志安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促进东北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优化东北地区重型装备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重型装备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中央企业发挥龙头中枢作用,在东北地区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全面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二是加快推进重型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政策,引导东北重型装备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优化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打造一批“领航型”“链主型”“头雁型”“平台型”未来工厂。
三是支持重型装备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对重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技术进行全面评估,筛查梳理薄弱环节,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技术路线图中,明确列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任务清单。
四是加大金融、财税领域对重型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建议设立东北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专项支持基金,支持东北重型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加快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化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凡荣:建议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李凡荣围绕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有关提案,建议通过支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李凡荣建议,应大力支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数字农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数字农业人才梯队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继续出台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专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健全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整合各类涉农监测平台,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库和区域性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建立更加灵活的数据共享机制。
三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议围绕数字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规划并设置重大科技专项,立足小农户发展诉求及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体系,组织更多重点技术攻关。
四是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实施数字农业人才高校培养计划,支持高校开设智慧农业相关专业,加大实践教学投入,组织优秀学生进入相关企业接受培训,为行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秦顺全:推动桥梁工程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建造转型升级
近年来,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的导向,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将由平原向西部高原山区扩展,从内陆向深水海洋延伸,并逐渐向欧亚大陆的重要跨海通道拓展,这些地区的桥梁建造条件与平原、内河有着巨大差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秦顺全表示,随着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在未来10至20年,我国桥梁工程产业将步入创新、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外,根据“双碳”战略的需求,在海洋、高原、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以及人口稠密的城市核心区建桥,传统的建造方式已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
关键词二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也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词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推进会表示,对“人工智能+”等国家急需或紧缺的、具有较强基础支撑作用的领域,可以加大投入,有力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敏:加强人工智能风险防范,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所带来的伴生安全和赋能安全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一把‘双刃剑’。”张敏表示。
张敏建议,为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应用的法治保障能力,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安全保护的监管能力,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全域方案的解决能力,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保护人才的培养能力,以“智能化网络安全防御”积极防范化解“智能化网络安全攻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加强人工智能可信治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通信、金融、医疗、交通、生产制造等领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工智能安全防护能力的不足和缺失,正在带来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如知识产权侵权、隐私信息泄露、AI框架安全风险、AI算法攻击、误用滥用等。
楼向平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同时缺乏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以及权利归属问题、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问题、隐私保护问题、人工智能侵权问题以及虚假生成内容的责任认定问题等,在当前法律制度体系中存在一定立法空白。
对此,楼向平建议:首先,构建系统化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体系。一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立法研究工作组。二是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参考欧盟经验,出台人工智能的风险等级规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施加不同的监管措施。三是建立人工智能责任认定和追责机制。以技术的使用为主线,将经济利益与责任承担深度结合,形成完整的链式责任分配机制。四是建立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化治理体系。政府在治理中发挥领导性作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设立专门机构以执行治理规定。
其次,构建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内生安全防御技术研究,实现人工智能“生成即安全”。一是设立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构建可信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例如在训练语料库方面,构建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和数据集,更好支撑国内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二是依托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建立可信AI评估工作机制。打造国内权威、公平科学的可信AI评测平台,构建自主可控的可信AI检测工具体系。三是加强安全技术攻关,构建内生安全底座。强化内生安全防御技术,赋能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有效阻断和控制应用系统硬件环境存在的漏洞、后门等内生安全的共性问题,使内生安全问题难以发展成为内生安全事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出台政策引导制造业人工智能规范化发展
“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人才短缺、区域研发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相关资质认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李东林表示。
李东林建议相关部门提供以下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一是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支持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突破现有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合作模式,且不局限于工程硕博士的培养。通过开放硕士点和博士点、允许企业资深人员任职教授和建立在校团队等措施,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
二是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建议在制造业集中但缺乏人工智能研发能力的城市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当地头部制造型企业与境内外人工智能强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研究与落地。同时,依托校企联合设立专门用于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概念验证中心,降低发明专利产业化风险。
三是完善行业资质认定机制。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资质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资质认定制度,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对于获得资质认定的企业、产品和项目,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关键词三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重要经济形态。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我国GDP比重达到41.5%。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为特征的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来自国资国企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就推进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数字化赋能,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提出了宝贵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已经像水、电、燃气一样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志勇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的建议》。
张志勇表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型集中式数据中心和算力枢纽节点,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存在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边缘算力供需匹配不均、边缘算力应用不足、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几方面挑战。
结合现有算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志勇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推动边缘算力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建筑物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加强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二是探索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搭建边缘算力资源匹配对接和交易渠道,引导相关服务商实现资源对接和互联互通,建立统一边缘算力调度平台;规范算力交易和监管机制,为企业提供低时延、低成本的园区、楼宇等边缘算力资源供给。
三是加大培育边缘算力创新应用。强化政策指导,引导产业链积极开展边缘算力应用试点,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边缘算力创新应用示范标杆。
四是促进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边缘算力基础设施与变电站、基站、通信机房等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健全跨行业规划协调机制,建立共建共享智慧平台,盘活存量边缘资源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核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建立核领域数据中心,统筹核工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数据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建设核领域数据中心,统筹核领域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充分发挥核工业数据要素的乘数作用和倍增效应,促进数字核工业和核强国建设。然而,目前核领域仍缺乏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性数据中心平台,制约了核工业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挥。
徐鹏飞表示,构建核工业行业数据中心,将降低整个产业链协同成本,形成核工业产业链数据资产,赋能研发设计、采购、建安、调试、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高效协同,实现高质量、短周期交付,实现智能制造模块化施工、数字化调试以及智能化运维;形成核工业新型供应链与产业链生态圈,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实践要求和基础底座,能够从根本上构建我国核能产业新优势,有利于加快探索核工业新型工业化新实践。
徐鹏飞建议,构建以数据和软件为中心的核工业数据中心及数字发展生态。通过构建“政-产-学-研-企-用”融合平台,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核工业产业链链长单位优势,以核电设计为试点开展软件应用,分步实施软件应用替代及推广,形成满足核工业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产品和研发体系,构建核工业数字化发展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兵器装备集团红宇精工高级工程师邵洪婷:加大对传统产业国企数字化转型帮扶力度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国有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由于数字化基础薄弱和产业特性,传统产业国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性较大。传统产业国企往往因资金不足、人才适配性不够、数字化能力建设经验贫乏等,发生无效数字化、数字化程度不够、数字化转型失败等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邵洪婷建议:一是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采用专项资金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转型难度大的传统产业国企的部分业务转型,打造模块化示范试点,为相似产业和相似业务提供样本,建立后续企业转型信心。
二是扶持传统产业国企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管理培训、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打造能力适配性高的数字化建设队伍,培训内容包括决策者认知、项目管理、数字人才技能等方面。
三是加强数字化转型指导。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不定期到帮扶企业进行指导监督。
四是建立征信良好的数字化服务供应商目录,供企业参考选用。强化引导数字服务供应商与国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持续推进数字产品后期运营和升级,尽可能避免“研发一套,使用几年,闲置终生”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究员曲伟:进行密态算力产业顶层设计,推进密算政策落地
随着数据产业迎来爆发式成长,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备受重视,但数据在汇集、加工、融合、应用链条上,每个环节都易出现泄露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曲伟就“通过密态计算在保证数据安全基础上实现数据资源大循环”提出提案。
“隐私和安全问题不解决,数据经济就难以满足大规模、复杂应用需求,做强做大数字经济就无从谈起。”曲伟认为,密态计算、密态算力具备数据要素的整合、利用、打通梗阻等能力,为数据要素从“内部循环”到“外部循环”贯通提供有效解决办法和途径。
曲伟在调研中发现,有头部企业已经推进可信密态计算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亿级样本的建模,具有安全性、适用性、高性能、可靠性等优势。
曲伟就打造和规范密态计算产业、提升密态算力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行密态算力产业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密算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协同关联产业发展;二是推进密算政策落地,建立具备可信网络、密态算力等技术的密态计算示范中心,向社会提供一体化的数据可信流通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与人民日报党媒平台合作
重磅推出2024“两会国企新声”
通过“信息流”这一媒体融合前沿技术
为大家系统汇总、全景呈现、全面推广
国资国企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
小新说: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国企代表委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国之大者”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会议期间,《国资报告》联合国资小新持续推出“两会国企新声”栏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探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教兴国、数字经济、扩大对外开放、防范风险、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等热点话题,汇总和整理国资国企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两会国企新声”第二辑——《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关键词一
智能化转型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不仅要布局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要全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塑造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动能新优势。来自国资国企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针对加大力度支持和推进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是推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现实需要,是推进东北振兴的有力举措。”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曹志安提出,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老工业基地,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曹志安认为,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必须坚定不移加快推进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为此,曹志安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促进东北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优化东北地区重型装备区域发展布局,进一步完善重型装备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中央企业发挥龙头中枢作用,在东北地区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全面建好建强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
二是加快推进重型装备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出台政策,引导东北重型装备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优化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打造一批“领航型”“链主型”“头雁型”“平台型”未来工厂。
三是支持重型装备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对重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关键技术进行全面评估,筛查梳理薄弱环节,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技术路线图中,明确列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技术攻关任务清单。
四是加大金融、财税领域对重型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建议设立东北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专项支持基金,支持东北重型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加快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化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凡荣:建议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李凡荣围绕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有关提案,建议通过支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加快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李凡荣建议,应大力支持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完善数字农业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数字农业人才梯队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继续出台支持数字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专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健全农业农村数据共享机制。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整合各类涉农监测平台,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库和区域性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建立更加灵活的数据共享机制。
三是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议围绕数字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规划并设置重大科技专项,立足小农户发展诉求及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技术体系,组织更多重点技术攻关。
四是强化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实施数字农业人才高校培养计划,支持高校开设智慧农业相关专业,加大实践教学投入,组织优秀学生进入相关企业接受培训,为行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秦顺全:推动桥梁工程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建造转型升级
近年来,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的导向,我国铁路桥梁建设将由平原向西部高原山区扩展,从内陆向深水海洋延伸,并逐渐向欧亚大陆的重要跨海通道拓展,这些地区的桥梁建造条件与平原、内河有着巨大差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求。
秦顺全表示,随着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在未来10至20年,我国桥梁工程产业将步入创新、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另外,根据“双碳”战略的需求,在海洋、高原、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以及人口稠密的城市核心区建桥,传统的建造方式已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
关键词二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和大模型也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词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推进会表示,对“人工智能+”等国家急需或紧缺的、具有较强基础支撑作用的领域,可以加大投入,有力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北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敏:加强人工智能风险防范,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同时,所带来的伴生安全和赋能安全风险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一把‘双刃剑’。”张敏表示。
张敏建议,为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屏障,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全,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应用的法治保障能力,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安全保护的监管能力,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全域方案的解决能力,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保护人才的培养能力,以“智能化网络安全防御”积极防范化解“智能化网络安全攻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加强人工智能可信治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通信、金融、医疗、交通、生产制造等领域,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人工智能安全防护能力的不足和缺失,正在带来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如知识产权侵权、隐私信息泄露、AI框架安全风险、AI算法攻击、误用滥用等。
楼向平认为,人工智能领域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同时缺乏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以及权利归属问题、训练数据来源的合法性问题、隐私保护问题、人工智能侵权问题以及虚假生成内容的责任认定问题等,在当前法律制度体系中存在一定立法空白。
对此,楼向平建议:首先,构建系统化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体系。一是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立法研究工作组。二是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机制。参考欧盟经验,出台人工智能的风险等级规范,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风险等级,施加不同的监管措施。三是建立人工智能责任认定和追责机制。以技术的使用为主线,将经济利益与责任承担深度结合,形成完整的链式责任分配机制。四是建立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化治理体系。政府在治理中发挥领导性作用,负责制定政策法规、设立专门机构以执行治理规定。
其次,构建统一的可信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内生安全防御技术研究,实现人工智能“生成即安全”。一是设立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构建可信人工智能标准框架。例如在训练语料库方面,构建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和数据集,更好支撑国内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二是依托人工智能可信性指南,建立可信AI评估工作机制。打造国内权威、公平科学的可信AI评测平台,构建自主可控的可信AI检测工具体系。三是加强安全技术攻关,构建内生安全底座。强化内生安全防御技术,赋能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有效阻断和控制应用系统硬件环境存在的漏洞、后门等内生安全的共性问题,使内生安全问题难以发展成为内生安全事件。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出台政策引导制造业人工智能规范化发展
“尽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存在人才短缺、区域研发资源不均衡以及缺乏相关资质认定等较为突出的问题。”李东林表示。
李东林建议相关部门提供以下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一是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支持设立校企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突破现有的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合作模式,且不局限于工程硕博士的培养。通过开放硕士点和博士点、允许企业资深人员任职教授和建立在校团队等措施,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工智能人才。
二是加强区域研发资源配置。建议在制造业集中但缺乏人工智能研发能力的城市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当地头部制造型企业与境内外人工智能强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加速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研究与落地。同时,依托校企联合设立专门用于制造业人工智能的概念验证中心,降低发明专利产业化风险。
三是完善行业资质认定机制。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制造业人工智能领域资质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资质认定制度,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对于获得资质认定的企业、产品和项目,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关键词三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重要经济形态。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我国GDP比重达到41.5%。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为特征的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来自国资国企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就推进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数字化赋能,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等提出了宝贵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勇: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已经像水、电、燃气一样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张志勇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边缘算力协同部署和应用的建议》。
张志勇表示,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型集中式数据中心和算力枢纽节点,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存在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缺乏统筹规划、边缘算力供需匹配不均、边缘算力应用不足、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几方面挑战。
结合现有算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志勇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边缘算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推动边缘算力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建筑物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加强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并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二是探索建立算力供需对接机制。搭建边缘算力资源匹配对接和交易渠道,引导相关服务商实现资源对接和互联互通,建立统一边缘算力调度平台;规范算力交易和监管机制,为企业提供低时延、低成本的园区、楼宇等边缘算力资源供给。
三是加大培育边缘算力创新应用。强化政策指导,引导产业链积极开展边缘算力应用试点,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边缘算力创新应用示范标杆。
四是促进边缘算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鼓励边缘算力基础设施与变电站、基站、通信机房等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健全跨行业规划协调机制,建立共建共享智慧平台,盘活存量边缘资源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核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建立核领域数据中心,统筹核工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数据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建设核领域数据中心,统筹核领域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有利于充分发挥核工业数据要素的乘数作用和倍增效应,促进数字核工业和核强国建设。然而,目前核领域仍缺乏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性数据中心平台,制约了核工业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挥。
徐鹏飞表示,构建核工业行业数据中心,将降低整个产业链协同成本,形成核工业产业链数据资产,赋能研发设计、采购、建安、调试、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高效协同,实现高质量、短周期交付,实现智能制造模块化施工、数字化调试以及智能化运维;形成核工业新型供应链与产业链生态圈,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实践要求和基础底座,能够从根本上构建我国核能产业新优势,有利于加快探索核工业新型工业化新实践。
徐鹏飞建议,构建以数据和软件为中心的核工业数据中心及数字发展生态。通过构建“政-产-学-研-企-用”融合平台,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核工业产业链链长单位优势,以核电设计为试点开展软件应用,分步实施软件应用替代及推广,形成满足核工业持续发展需要的软件产品和研发体系,构建核工业数字化发展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兵器装备集团红宇精工高级工程师邵洪婷:加大对传统产业国企数字化转型帮扶力度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国有企业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由于数字化基础薄弱和产业特性,传统产业国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性较大。传统产业国企往往因资金不足、人才适配性不够、数字化能力建设经验贫乏等,发生无效数字化、数字化程度不够、数字化转型失败等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邵洪婷建议:一是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采用专项资金扶持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转型难度大的传统产业国企的部分业务转型,打造模块化示范试点,为相似产业和相似业务提供样本,建立后续企业转型信心。
二是扶持传统产业国企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管理培训、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打造能力适配性高的数字化建设队伍,培训内容包括决策者认知、项目管理、数字人才技能等方面。
三是加强数字化转型指导。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库,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不定期到帮扶企业进行指导监督。
四是建立征信良好的数字化服务供应商目录,供企业参考选用。强化引导数字服务供应商与国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持续推进数字产品后期运营和升级,尽可能避免“研发一套,使用几年,闲置终生”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究员曲伟:进行密态算力产业顶层设计,推进密算政策落地
随着数据产业迎来爆发式成长,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备受重视,但数据在汇集、加工、融合、应用链条上,每个环节都易出现泄露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曲伟就“通过密态计算在保证数据安全基础上实现数据资源大循环”提出提案。
“隐私和安全问题不解决,数据经济就难以满足大规模、复杂应用需求,做强做大数字经济就无从谈起。”曲伟认为,密态计算、密态算力具备数据要素的整合、利用、打通梗阻等能力,为数据要素从“内部循环”到“外部循环”贯通提供有效解决办法和途径。
曲伟在调研中发现,有头部企业已经推进可信密态计算方法,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亿级样本的建模,具有安全性、适用性、高性能、可靠性等优势。
曲伟就打造和规范密态计算产业、提升密态算力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行密态算力产业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密算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协同关联产业发展;二是推进密算政策落地,建立具备可信网络、密态算力等技术的密态计算示范中心,向社会提供一体化的数据可信流通服务。
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与人民日报党媒平台合作
重磅推出2024“两会国企新声”
通过“信息流”这一媒体融合前沿技术
为大家系统汇总、全景呈现、全面推广
国资国企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