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奥巴马一行访华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双边经贸往来的磋商。11月16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举行会谈,重要议题就是“进一步改革目前美国对中国实施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制度”。  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限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NSC41号文件。冷战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项目一度达到对苏贸易禁运项目的两倍之多。近年来,虽然表面上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有所缓解,但是实际政策上却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  如2006年6月,时任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与安全事务的副部长戴维·麦考密克表示,美国将修改相关法律,以放宽美国对华出口较为敏感的高科技产品限制。然而在2007年6月正式公布的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规定仍旧限制航空发动机、先进导航系统、水下摄像机等20个大类的美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这也是2001年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中,来自美国的占18.3%,2006年降低至9.1%,而到了2008年美国仅占到7%的最主要原因。  从国际贸易“相对比较优势理论”出发,两大贸易伙伴国之间交换的主要为各自占优势的商品,因此理论上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向中国输入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从两国经贸往来的现状来看,中国输美绝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部分为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机械、船舶和电子产品。而美国却由于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并未大规模向中国输出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也是为何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最主要原因。美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甚至是中国的数十倍,不论中国如何开放国内市场,中国绝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无法购买价格远高于相近质量国货的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不论美国政府如何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国普通消费者依然喜爱价廉物美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奥巴马要想实现自己将美国重新塑造为出口经济增长主导国家的梦想,对外高科技产品出口是道无法绕过的坎。  事实上,像越南、泰国这样的亚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其劳动力成本更低于中国,美国即便限制从中国进口,也不太可能限制从所有发展中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奥巴马如果完全限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那么美国国内普通消费者将会承受普通日用品价格上升数倍的压力,奥巴马政府所宣称的让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恐怕也无从谈起。  要想真正改变目前高科技出口受限带来的贸易逆差窘境,奥巴马政府及美国参众两院必须改变陈旧过时的传统观念。20年前美国国防部战略贸管司司长康法拉宣称:美国要在有战略意义的关键领域保持30年的领先地位,一般依此决定对华出口。20年后中国早非昔日的吴下阿蒙,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在众多关键领域已经接近或超越世界先进水平。以超越中国30年的标准来限制对华技术出口一说,实为可笑。  更何况世界各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历史早已证明,依靠技术封锁根本不是维持技术先进地位的良策,如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技术水平在很多领域甚至赶超英美。更何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众多新兴技术会迅速淘汰取代陈旧技术,譬如,原本多么先进的纸质档案保存技术在现代电脑信息技术面前都毫无竞争力,目前世界各国所密切关注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技术同样如此,一旦成熟投入量产,美国传统石化能源领先优势同样将完全失去意义。  美国只有采取开放性的技术合作姿态,积极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合作取长补短,尤其是在新能源合作领域,才能长期维持美国在新兴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如若不然,美国必将最终失去技术领先的优势。(作者系金融学博士)                               (自动化网莫铭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