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DongHua 之“动感惠民生”收录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机器人 人工智能 特色产业 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 汽车产业 】
 
  北京经开区:聚焦四大主导产业,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
 
 
 
  4月2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标准处(人才工作处)处长王晶,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规划处副处长崔岳,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处副处长陈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副局长敖登格日乐等出席发布会,对相关情况进行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敖登格日乐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和产业促进局副局长
 
  敖登格日乐:
 
  北京经开区是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经信局等市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始终厚植实体经济发展优势,全面推进高端制造业聚变提升,经济运行呈现出良好态势。今年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增速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0%,实现1815.2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占全市比重39.5%,拉动全区GDP增长11个百分点,GDP增速达到14.5%。信息服务业跃居全区第二大行业,在GDP中占比超过7%,一季度完成营收增长达26%。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超过千亿,其中产业固投占比七成,一季度预计实现投资237.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3%,实现良好开局。
 
  北京经开区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正在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全面布局6大未来产业、20个细分领域,全力打造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主要措施是聚焦新兴领域孵化培育,打造“一产业一特色园区”,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实施综合赋能。
 
  商业航天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目前集聚企业超过160家,全国75%以上的民营商业火箭企业落地生根,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占全国65%,预计到2028年,空天产业收入规模将突破600亿元。今年一季度,捷龙三号火箭等“亦庄箭”以三连胜开局。特色园区方面,我们启动北京火箭大街建设,释放15万平方米空间,为空天企业量身打造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谋划布局10余个共享实验平台、多座厂房及企业孵化空间等,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要。火箭大街将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全力打造“一站式”世界一流的航天研发设计、试验验证以及产业服务平台。
 
  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超百亿,占全市规模一半以上,集聚了安川首钢、智同精密、星海图等企业300余家。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建成投入运营,拥有产业空间25万平方米,获得多个首创称号:落地全国首个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中心,布局全国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获评北京市唯一的类人机器人育新基地,集聚了优必选、长木谷、强联智创、灵足时代等头部企业近50家,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覆盖。
 
  智能网联和高端汽车产业占北京市比重达60%,推动奔驰新车型上市,小米汽车等新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预计2030年全区整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建设汽车智造创新城。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进入4.0阶段,2030年将覆盖超过3000平方公里。目前,集聚芯驰、辉曦等120余家自驾企业,落地自动驾驶小巴、干线物流等八大类应用场景,吸引35家车企的1000余台自驾车辆运行测试,自驾里程超过3600万公里。创新构建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的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加速自动驾驶产业发展。
 
  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5%,集聚企业近5000家。今年以来,以国内第一款干细胞治疗药物为代表的5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全市占比超过60%,基因治疗等生物医药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特色园区方面,我们高标准规划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将打造以新医学、新工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生物技术学院,建设北京临床研究中心、国际研究型医院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训练基地等重大平台,探索产教医研协同创新体系。目前,拜耳开放创新中心、阿斯利康首个在华疫苗工厂、礼来创新孵化器、美敦力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辉瑞北京研发中心等均已入驻。我们还在密切对接跨国医药企业,预计今年还会有一批头部跨国医企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创新中心落地BioPark。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产业链核心企业400家,启用国内首个数据训练基地,率先点亮京内首个公共算力平台,以百亿级场景订单牵引产业迭代,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迈入新阶段。集聚区方面,建设了全国唯一部市共建的国家级信创园区,依托50万平方米园湖共生产业空间,重磅推出人工智能新质生态社区“模数世界”,落地中兴北方总部等42家重点企业,年均产业增量实现百亿级跃升,积极承接北京市6G实验室建设任务,支持企业打造异构量子算力云平台,建设北京国际开源社区,举办通明湖论坛等“会展赛”活动,以创新实践描绘数字中国新图景。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多维度综合赋能。例如,完善覆盖全面、分层分级、精准有力的政策体系,出台“科创二十条”“生物医药1+2”“信创十条”等系列政策,发挥协同效应。
 
  聚焦引智引才,出台“人才十条”2.0版,率先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分批分类提供专项奖励、创业支持等服务,多举措保障人才安居。
 
  提升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质效,设立种子基金,加大“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力度,采用国资与市场化机构合作管理的模式,重组科创基金二期,产业升级基金二期规模也进一步扩大,打造总规模超500亿的基金集群,精准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发挥制造业广阔的产业场景优势,加快教育陪伴、医疗康复等机器人应用示范,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卫星遥感数据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开放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加速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成果转化。
 
  面向未来,北京经开区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为北京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