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为自动化行业提供发展良机
2011-4-23 10:50:15  

  本报记者 张晓哲
  
   见到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昌荣,是在北京亦庄和利时的会议室。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科班博士思维活跃,对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不仅对产品技术研究透彻,对政策、行业和市场更是认识深刻。他表示,“十二五”规划继续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则是实现途径,节能降耗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会给自动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记者:全国两会不久前落幕,“十二五”是今年的关键词。作为一家国内最大自动化控制系统制造商的负责人,您如何解读“十二五”规划中为自动化企业带来的新机遇?
   徐昌荣:事实上,自动化在每个行业都是辅助行业,因此我们随时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认为,“十二五”规划中有三点为自动化行业提供了发展良机。
   首先,国家现在越来越提倡经济转型,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这对自动化行业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国家先富起来,作为企业也希望在国际上看到自己的产品,不能总停留在国际产业链的最低端,必须往上游走。因此要提高产品的档次,核心之一就是提升智能化的水平、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我接触到那些做机械的客户,比如印刷机、食品机,简单的别人都能做,容易被模仿;我们的人工成本原来是低的,现在企业压力越来越大,价格优势已经逐渐失去。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都在考虑怎么“升级”,通过自动化的产品来提高产品的档次,这样可以卖到更好的价格,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回报。
   其次是对节能减排的大力推动。国家现在越来越提倡节能,强调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而后者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要通过自动化产品来实现的。举个电厂风机的例子:原来我们就是把挡板开到最大,这样用不到那部分风就顺着走了,排到大气里,实际风量的利用只到50%。而现在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手段进行控制,要多少送多少,电能消耗就少了。通过自动化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传统的煤炭行业也是这样,在节能和安全生产上大有可为。
   还有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几位重要领导人反复强调,要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得有尊严、生活得更舒适,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样就要求提高员工的基本工资水平。对企业而言,就要思考如何提高人均效率,这也要靠自动化来完成。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到去年,这在我们的客户中就体现得很明显:以前通过招人、增加劳动力扩大产能,现在这个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企业就考虑如何产生最大的效率,这就必须得靠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2009年,山东的一个客户一次性花几百万进自动化设备,这样的投入可以省下几百人的人工成本,这样一年就收回投入成本了。像北京以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雇佣成本每人每年不止4、5万,民营企业老板算账还是算得很清楚的。
   记者: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今年又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家一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降耗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会对自动化行业产生何种影响?
   徐昌荣:我认为这将给自动化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经济转型与节能降耗是分不开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要通过自动化来实现。另外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主要以提升自动化水平为主,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对风电控制领域的控制器和驱动器来说,我们已经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我们是从2008年起开始涉足这一块的新兴业务。风电近几年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市场才刚刚启动。虽然这块业务目前在公司所占的份额较小,但我们仍然看好这个市场,国家对新能源的扶持政策力度越来越大,市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对和利时来说,是开启市场的绝佳机会。我们的硬件已经具备了接受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预测,风电的业务在2~3年将占到公司业务的20%~30%,占到集团业务的5%左右。同时在太阳能光伏上我们也有太阳能接收控制系统技术,具体业务发展方向还是看市场大小。
   记者:“十二五”规划要求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绿色发展贯穿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污水处理总量控制指标增加的预期和南北方区域性缺水的现实,将倒逼各地逐渐提高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自动化在水处理领域的作用如何体现?
   徐昌荣:到污水处理厂现场去看的话,设备运行主要是很大的池子,很多仪器仪表进行数据监测,运行起来只需要很少的人工,因此自动化在污水和供水厂里发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把现场各种数据采集过来,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装置把数据送出去,同时上面调度室可以看各个设备。我们在北京原来有一个做污水处理的客户,我们就把他很多分布在各地的厂子,包括江苏、浙江的数据调到北京总部来,监视每个厂的运行状况,同时对每个厂的厂长都有考核。因此尽管在投资里面占很大比重,但是自动化在市政的污水、供水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