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鼓励发展清洁汽车是个悖论
中国网能源频道4月29日讯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昨日在北京举办了2011中国汽车绿色排行榜发布会,会上iCET的总裁兼执行主任安锋首次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排行榜”及“中国环境友好汽车排行榜”。
这次排名发布旨在通过汽车绿色排行榜的公布为公众提供用车的环境信息,指导绿色消费,引领绿色低碳生活;通过对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发布, 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及向市场推销更多环境友好汽车,促进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进行监督。
在讨论会现场,亚洲城市清洁空气与行动中心中国项目总负责人彭艳进行了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亚洲城市清洁空气与行动中心中国项目总负责人彭艳发言 中国网能源频道 史江鑫/摄
非常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到这儿跟大家沟通。整个房间里有很多新面孔,我觉得不虚此行,可以结识新的朋友。刚才慧明谈了很多我也想谈的观点,他讲的非常彻底。我想结合我们这个专题,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我想谈谈基本的观点,特别是媒体朋友在座,了解大家基本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有时间,我再介绍一下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可能很多也是媒体朋友非常感兴趣的。
汽车产业政策出来,怎么产生共赢的影响,而不是取得某一方面的效益,另外对空气质量是负面的影响,这个现象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在呼吁的时候,在城市层面上谈一个城市清洁空气计划,怎么实现清洁空气目标的时候,我们非常注重,在分析政策影响的时候,一定要用多视角眼光看待这个问题。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想谈两个很重要的,我们很关注的两个基本观点。第一个观点,未来经济发展如果有机会能够呼吁的话,一定要强调,无论产业政策什么样的,无论是做什么样的规划或者研发,或者是企业规划,我希望首先考虑对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是什么样的影响,有必要把这个环节加入进来,请教专家,最好能够产生出来方案,相对来说是对城市空气质量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块很重要。我们在工作中一直提到一个框架,叫做《低排放的城市发展》。低排放谈的不仅是常规污染物的排放,还有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基本的观点特别希望能够达成共识,如果永远用这种角度去看的话,可能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或许会做出一定贡献。这是关于低排放城市发展的观点。
结合汽车行业,我补充一个观点,无论单车多么清洁,如果量很大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一方面强调有更加好的车,更加清洁的车,电动车怎么样,无论多么好,最好的汽车还是不如减少自动化更加环保,大家在不同行业中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并不是说汽车完全不发展,但是从宣传来讲,在做公共政策方面要把这点放进去。从我们的研究来看,随着排放标准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水平,随着量的增加,所有的努力都被抵消掉了,这个有很多数据说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观察结论。大家如果想了解这方面更多信息,可以跟我联络。
第二个层面上,关于汽车交通行业,对于城市的发展,我从城市居民角度谈一下,因为我们是国际机构,从居民角度怎么让城市变得更加可宜居。无论什么样的交通政策,如何对城市的可移动性提供正面贡献,这些政策都是需要重新考量的。所以在全球可持续交通行业里面,大家运用比较多的也是有一个框架,可能很多人也知道,一个是避免能不出行就不出行,这样就减少对交通的压力;第二点,如果非要出行的话,在出行模式要考虑一下,比方我到哪儿去是不是一定要开车,如果不是非开车的话,能不能步行或者能不能骑自行车,模式转换需要有一定的考量,如果坐公交车是不是合适,最后才选择私家车。如果非要用私家车,也可以考虑怎么样用改进的,比如原来传统排量很大的车,还是转向新型的车,今天讨论很多的是在这个环节,就是改善方面做大量的技术工作,这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谈到技术层面问题,从媒体的角度给公众做报道的时候,你要特别考虑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谈这个问题。所有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一点,就是燃料的质量和燃料消耗总量增加和降低的问题,这个大家谈得很多了,我就不多谈了。
我们这个机构,刚才安锋博士都说不清楚,主要是因为它的名字比较长,我们也一直没有寻找到一个简化的方法,有人跟我说叫亚空,我觉得有点假大空的感觉。英文可能更加被识别,CAI-Asia(音)。在北京主要是为城市可持续交通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帮助。现在我们正在做货运行业的节能减排,切入点在货运行业,因为这个行业一直被忽略,今年5月份在北京有一个大型活动,非常欢迎媒体朋友跟我们联络,谢谢!
版权说明:凡来源标注为“中国网·能源频道”的稿件及图片、音频、视频文件为本网原创,版权归中国网·能源频道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网·能源频道”及作者姓名。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