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伟大国家须有富于远见的空间政策 2005年10月21日10:10 瞭望东方周刊 文/宋宜昌 视载人航天为畏途的国家们,无论如何富裕,也只能甘于二流角色 “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证明中国航天业在发射场站及设施,运载火箭,飞船及装备,航天测控网站,远洋测控船,大规模远程数据通信,航天工程设计、制造、检测可 靠性方面,先进管理、指挥、控制、通信、遥感方面,航天及其相关基础产业的人才能力和结构方面,都更加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人和中国装备的通天之路已经敞开了。 那么,什么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呢? 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美、苏(俄)这些航天强国拥有的那些先进的、实用的、有效的、有威慑力的航天手段,我们迟早都要有,而且—— 我们会以中国人的聪明智慧,走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航天之路。 以我个人观点看,中国航天的几个努力方向是: 大幅度提高航天遥感的分辨率 光学观测、摄影的分辨率是航天遥感的重要指标。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依特埃克公司在为中央情报局执行的“科洛纳计划”时,克服了卫星摄影胶片回收的重重困难,用全景相机达到了30—50米的分辨率。后来,美苏两国不断提高光学摄影的分辨率,目前最先进者达到了0.1米。一个国家航天摄影分辨率的每一次提高,都将迫使潜在对手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而该国将坐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巨大战略利益。 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大口径光学相机,其镜头直径在1米以上。这种高分辨率相机(类似小型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和美国KH系列卫星的大镜头)可用 火箭先行送入轨道,再与载人飞船对接,由航天员与地面站联合操控。由于计算机软件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即便中口径的相机,也能获得高分辨率的图片。 中国可利用后发优势,届时,整个世界的最详尽面貌将在中国人眼中一览无余。四两可拨千斤,中国的国家安全将获得更好的保障。 大力改进星载雷达技术和多波段(宽频谱)遥感技术 飞船是科学实验的良好平台。当云层覆盖地球表面时,就必须用雷达来探测地球。侦察并定位海洋上的军舰和船舶主要依靠星载雷达。早期的星载雷达笨重而且性能低下。为了达到足够有效的发射功率,就要装备大面积的太阳能帆板。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载重20吨)和太空实验室空间站(总质量90吨)被设计得又大又重的原因之一。 半导体和
集成电路的发展,使星载雷达特别是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做得又小又轻,效率反而提高了。但这方面的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外国不会给我们,需要中国航天人和基础工业的努力奋斗。任何星载雷达和元器件的进步,都将大大提高机载雷达和弹载雷达的性能。星载雷达的改进,将使超级大国依仗的航母战斗群变得脆弱,迫使之重新思考它的全球战略。 此外,飞船处在外层空间的超真空、深冷、失重的环境中,这有利于红外探测器的使用和改进,也有利于各种先进的X射线、宇宙射线、重力、磁力、伽马射线和其他粒子束探测器的使用和改进。中国的仪器
仪表、探测器产业大有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红外探测技术也是最重要的军民两用技术之一。 建设载人轨道空间站是有远见的空间政策 从“神五”、“神六”飞船的结构、功能看,中国航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设在轨道上持久飞行的载人科学实验空间站。从技术角度讲,俄罗斯的“礼炮”、“钻石”空间站的发展模式较适合中国。中国空间站将采用积木式组装方式(类似苏俄“和平”号空间站和目前的国际空间站),用载人飞船和无人货船(类似俄“进步”号)与之对接,轮换航天员和专家。 显然,中国将在自己的空间站上从事大量的有效、实用的科学实验,为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应有的助力。这方面,除美、俄外,世界各国只能望其项背。日本、欧盟的富有和人均GDP都超过了中国,只是由于近视的惟利是图的空间政策,导致它们不得不依赖美、俄的资料和国际空间站,一有风吹草动,像“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所有的航天实验计划都付诸流水。最关键、最重要的航天资料、航天工程资料、航天装备和成果,美、俄是不会同别人分享的。 探月计划将取得大量实惠 中国的“嫦娥”探月计划,是一项雄心勃勃而又实实在在(可取得大量实惠)的伟大航天工程,足以同美国“阿波罗”工程比肩。“阿波罗”工程(1961年5月—1972年12月)历时11年,参加工程的有两万家企业、200所大学、80余所科研机构,总人数达30万人。它将六名航天员送上月球之后,为美国奠定了航天业霸主的垄断地位,连当时的苏联也悄然搁置了自己的载人登月计划。 显然,目前中国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起飞重量460—480吨)不足以完成“嫦娥”计划的探月使命。中国必须研制推力更大的火箭。第一步就是要达到相当于美国“大力神”34D(起飞重量689吨)到“大力神”4NUSⅡ(起飞重量930吨)的推力级别。第二步将选取1000吨级和“土星”五号火箭(起飞重量2946吨)之间的某个级别。无论如何,它的运载能力将超过欧洲空间局的“阿里亚娜”五型火箭(起飞重量733吨)。假如不研制那么巨大的火箭,就要在地球轨道上分段组装月球轨道舱、登月舱和返回舱。无论选取哪种途径,中国航天人都要迎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随着“嫦娥”计划的每一步进展,中国航天事业都能获得很高的回报,并把它的成果转移到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的方方面面。 能从事载人航天的国家才是一流国家 我想告诉读者的就是: 正是在航天领域的激烈角逐和伟大成就,使美国和前苏联成了无可争议的超级强国,而视载人航天为畏途的国家们,无论如何富裕、技术上有自己的绝活,也只能甘于二流角色。 载人空间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技术平台。它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遥感,照相,医学,生物,材料,气象,灾害预报,地质勘探,多学科实验,利用微引力、超真空、极低温环境的各种航天工程,通信和雷达实验,激光和红外实验,宇宙线和粒子束实验,天文观测和天文导航,等等。 如果有谁胆敢向一个主权国家发动军事进攻或以此相威胁,那么,空间站也是最好的保卫和平的平台之一,有它和无它可大不一样。 这里要提一下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它有各种称呼:SDI、TMD、NMD、MD,俗称“星球大战”。迄今美国已耗资近700亿美元,并开始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和科迪亚克岛部署拦截导弹和地下发射井。从现阶段美国MD的拦截能力看,它基本上针对早期的非智能型弹道导弹。根据经验看,航天站一经确立并运行,就将能试验各种小动量推进装置(俗称小推力火箭),并积累大量数据,为自己的智能型导弹和分导式弹头完成设计准备,这种实验和积累,在地面模拟条件下很难完成。一旦智能型导弹和弹头投入服役,就像俄罗斯的“白杨—M”导弹(SS—27)一样,能在大气层外的轨道上实施机动,它既能探知敌方的截击弹(利用雷达、红外、遥测遥控信号),又能打开自己的小火箭发动机进行机动躲避,在六千米/秒的高速度情形下,拦截弹极难重新捕捉到机动的智能型导弹。美国耗资巨万的全部拦截系统就将失去它的效力。 航天站,特别是载人航天站可干的事太多了,这里仅举一例。它能截获所有国家特别是潜在对手的各种雷达信号、各种远程通信信号、各种卫星通信信号、各种火箭的上传和下送遥控遥测信号,甚至手机和基站网络的信号。当你的这些重要信息都被人 家装入囊中,并逐一解破之时,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行为?
焦点|载人航天飞船测控通信系统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