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以《科学为源,技术为器” — 疫情之下对科技创新的再思考》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几个观察和思考。


在他看来,科学是“源”,技术是“器”,当着眼于生命健康、气候变暖、能源枯竭等重大挑战,必须从现在起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和发挥科学和技术的互动效应,“临时抱佛脚是不现实的”。

全文如下: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博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春天变得不同寻常。新冠病毒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与广度,影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跨越国家、行业和学科的界限,需要大家携手应对。

作为一名科技从业者,我也时刻关注疫情的进展。这不仅是一场突发公共卫生危机,还是对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一次考验。

因此,疫情也引发了我对于人类科技创新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与大家探讨。

此次科技战“疫”的事实证明,科技是人类与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

一方面,全球科学家通力合作,通过对病毒的关键数据进行共享与分析,在最短时间内揭示出病原体的秘密。

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搭建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对于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疫情防控乃至重塑社会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

尽管如此,作为科技行业的一员,我们不能说科技完美应对了这次疫情。对于抗“疫”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如果未来某一天,人类不得不再次面对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挑战,科技创新要做怎样的准备,才能贡献更多、做得更好。

在我看来,这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处理好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从现代科技的分类来说,人们习惯于将科技分为“科学”和“技术”两大类。

科学是“源”,是关于自然界的开放且可验证的结构性知识,聚焦于探求未知;技术是“器”,是将科学成果应用于解决人类社会的实际问题,偏重于实用性和成果转化。

当我们着眼于生命健康、气候变暖、能源枯竭等未来人类社会的重大挑战,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好两点:

第一,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

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印证了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如果没有在生物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长期积累,我们就无法在短时间内破解病毒的密码,更无法进行试剂和药物研发、疫苗制备等。

所谓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科学家首先发现自然规律,然后被技术创新者采用,最终制造出实用产品。

因此,科学发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技术虽然会不断进步,但科学会给它设定一个“天花板”,是技术无法超越的。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创新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备受追捧,基础性的科学研究由于投入成本大、研究周期长以及成果的不确定性,易于被人忽视。

只有面对重大的挑战,人类才突然意识到在科学研究上的不足。

然而,基础性的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临时抱佛脚是不现实的。

第二,发挥科学和技术的互动效应。

人类重大挑战的背后,是关于科学与技术一系列错综复杂问题的叠加。

举例来说,流行病防治是微生物学、医学等科学,与基因测序、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交汇;气候变暖的综合治理是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生态学等科学,与新能源、生物燃料、碳捕捉和储存、节能等技术的融合。

因此,解决人类重大挑战,越来越依赖于科学家与技术创新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一方面,科学是一切技术创新的基石。对于不可预知的挑战,科学能够提前做好预演,从根本上识别潜在的风险与漏洞。

但是,相当一部分科学研究存在较强的论文导向性,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多数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针对性不强。究其原因,可能来自于研究人员对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了解。

另一方面,技术创新有更强的实用性,对于应用需求有更加敏锐的触觉,如果能及时反馈给科学家,就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反过来促进更加有意义的科学发现与探索。

同时,也要前瞻性地布局先进技术来应对紧急需求。例如,利用无线网络的智能机器人(15.000, -0.60, -3.85%)技术如果能够更早部署,就能在这次疫情的消毒、检测、运送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面对未知的挑战,科学与技术必须居安思危,加强互动,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最后,回到我所从事的工作。

英特尔的使命,是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推动全球进步并让生活丰富多彩。这决定了我们的前瞻性定位以及我们做每件事情的意义,同时也不断激励我们自己。

一方面,英特尔不断推动5G、人工智能和边缘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帮助客户抓住机遇并抵御风险。

另一方面,英特尔积极投身于量子计算、神经拟态计算等前瞻性科研领域,探索未知,应对人类重大挑战。

在这里,我不禁想起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说过的一句话,“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就是将一切献给现在”,而英特尔正在做这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