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假日消费新亮点
【ZiDongHua 之方案应用场收录关键词: 智慧旅游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人工智能】
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假日消费新亮点
在上海天文馆,神秘的音乐和光影伴随观众探索“无限宇宙”;在安徽西递,自然风光与现代光影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夜间游览体验;武汉黄鹤楼的夜间光影秀致敬广大劳动者;成都“东郊记忆”空间内音乐、戏曲展演点燃观众情绪……“五一”假期,以“科技+文旅”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成为消费新亮点。
智慧旅游赋能“五一”假期文旅市场
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第一批30个“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项目;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42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名单,涵盖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工业遗产、文博场馆、剧院剧场等,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有机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让游客深度介入与互动体验,形成消费新场景。
据测算,“五一”假期期间,42家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实现消费总额超过2.2亿元,吸引消费者超430万人次。
游客在上海天文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假日期间,安徽省黄山市西递夜游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引入全息舞蹈秀、农耕互动体验、数字秋千水帘、波光喷泉等互动体验,让夜间游览的游客既因自然野趣放松,也一睹青瓦白墙在现代声光电技术中展现的别样灵动。
四川省成都市“东郊记忆”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持续举办超过60余场文旅活动,涵盖音乐戏剧、艺术市集、文博展览、共创艺术展等,日均接待游客超过11万人,游客量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1%,其中既有阖家来休憩的市民,也有拖着行李箱前来“打卡”的年轻人,整个空间假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50%。
5月4日,游客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古村游玩赏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施亚磊摄)
在上海市徐汇区,“三体·引力之外”科幻主题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与正在举办的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上海(国际)花展等形成相互引流,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0%,收入同比增加了53%。
湖北省武汉市“夜上黄鹤楼”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举办“五一嘉年华”主题活动,特别定制的光影秀开场红星飞舞闪耀,展现着劳动者的奋斗轨迹,给观众带来震撼体验。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夜上黄鹤楼”接待人数同比增长55%,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92%。
智慧旅游让“诗和远方”更具魅力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而智慧旅游是“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结合度最高、最深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各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积极打造互动性与沉浸感并存的新场景,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这是丰富体验的智慧——
今年1月1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航。爱达·魔都号是全球首艘5G智慧邮轮,基于5G信息网络和卫星技术,爱达·魔都号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创新手段,实现了海上通信和邮轮服务的全面升级。船上的设施可以充分满足游客的生活、休闲需求,被誉为“海上城市”。
爱达·魔都号顶层甲板|郭凌志 摄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4D+6面”全景影院立体还原长征场景,让观众感受血战湘江的战火纷飞;在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打造如梦如幻的沉浸戏剧体验空间……不断涌现的智慧旅游新产品,让游客的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老厂区、老街区变身网红打卡地,工业遗存成为文化新地标。春节假期,北京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正式营业,吸引了大批游客。该项目在打造过程中引入科技、文化元素,融合未来科技乐园、主题秀场、艺术展览业态,打造了八大沉浸主题体验区、六大创新消费综合区,赋能城市更新,助力工业遗存改造。
这是文化创新的智慧——
智慧旅游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也在更好保护传承创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现场,借助数字技术,古代女性图像在四周若隐若现,游客置身其间,仿佛与古代女性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展馆内,小朋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变幻的屏幕,时而模仿古代女性的动作姿态。
《今夕共西溪》演出场景|景区 供图
夜幕降临,文旅演艺项目《今夕共西溪》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上演,一排身着传统古典服饰的少女撑着油纸伞在桥头翩然起舞,长桥之上,光影变幻。《今夕共西溪》以西溪实景为舞台,讲述了南宋礼部尚书洪皓出使金国,以文止战,被扣北国15年仍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
“你好,文学之树,沈雁冰有多少个笔名?”“沈雁冰的笔名约有116个,其中较为著名的有30多个……”在浙江文学馆数字体验厅“对话文学之树”项目前,不少家长和小朋友大声提问,基于文学大数据平台及大模型驱动的“文学之树”一一作答;在“一木一石”数字大屏前,游客只需动动手指点击屏幕,就能了解鲁迅等文学家的行迹图、朋友圈……依托文学数字化应用,浙江文学馆不仅成为亲子家庭读书休闲的好去处,也成为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这是管理高效的智慧——
游浙里、一码游黔东南、数字故宫……当前,各地景区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已逐渐普及,通过一个个小程序、APP,不仅能让游客便利获取“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还能让旅游管理更加高效。
在云南丽江古城,5G无人机智慧机库通过自动巡航、返航等功能为景区安全防控、指挥调度提供有力支撑;安徽黄山风景区通过实时客流监测、实时天气预测等,为游客打造一体化旅游服务系统……
不少景区还通过智慧旅游项目提升适老化服务。去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老年旅游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其中不乏景区适老化智慧旅游导览系统升级、上线关怀版APP等案例,让老年群体享受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智慧旅游服务。
近年来,杭州市以“城市大脑”为载体,以让游客“多游一小时”为主要目标,聚焦景区入园、酒店入住、游览转场等游客排队场景,推出“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数字旅游专线”四大便民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城市旅游服务。
2023年,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杭州向全球发放100万份亚运文旅大礼包,市民游客可通过“亚运PASS”数字化平台,兑换杭州地铁通票、景点门票。活动期间,有492.7万人次享受了惠民权益,直接拉动消费约6.3亿元。
专家指出,从假日消费来看,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效果更加明显,应进一步培育一批文化属性强、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新业态,引导目的地城市、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创造更多面向新需求的旅游空间和消费场景。
来源:新华社、中国旅游报
我要收藏
个赞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