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开启气象数智化新征程
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开启气象数智化新征程
3月31日,上海市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在“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正式揭幕。在上海市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的共同支持下,上海市气象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携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业务科研单位,以及上海市先导产业促进中心、上海联通、库帕思、阶跃星辰、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开启本次活动。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表示,上海将紧紧抓住创新中心建设这一关键契机,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一方面,着力打造“数据增强+AI模型+物理约束”的全新天气预报范式,力求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精准预报上实现突破,推动天气预报核心技术向数智化迈进;另一方面,构建“高质量语料+气象智能体”的气象服务新模式,深入挖掘大模型在垂类领域的应用潜力,为航运、低空等产业发展赋能。此外,上海还将全力推动气象人工智能应用走向国际舞台,通过输出多灾种早期预警工具箱,贡献上海智慧。
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许建明介绍了本次活动首次发布的“雨师”和“扶摇”两个气象预报模型。其中,“雨师”模型专注于影响上海的突发强对流天气,率先采用雷达三维数据训练模型,并巧妙嵌入连续方程推导垂直速度,精准刻画雷暴单体的立体结构,有助于判断对流天气出现及消亡的准确时间,有望将强对流预警时效提前15至45分钟。“扶摇”模型聚焦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尤其是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够快速融合雷达、卫星、自动站、数值预报等多模态数据,率先实现区域级端到端同化和预报一体。基于AI的高计算效率和高推理速度,“扶摇”可将气象预报频次从目前的逐1小时提升至逐10分钟级更新,预警精细程度更是有望深入到街镇一级。
上海联通产互公司副总经理于萌介绍,在上海市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导产业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联通联合创新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正共同推进“气象+能源”人工智能产业示范标杆建设,助力市气象局加速“气象+AI”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气象大模型结合人工智能MaaS平台,精准赋能能源行业“优化电力负荷预测和燃气应急调度”两大核心场景,有效提升能源运营效率和供应保障能力,推动气象服务产业的孵化与蓬勃发展。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参与本次活动,并被授予颁发生态合作伙伴证书。展望未来,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将继续积极作为,推动包括气象应用在内的各类城市治理应用,积极打造全球气象人工智能人才集聚高地。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转发分享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