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多措并举,不仅重塑传统产业优势、打造绿色发展动能,还着力破解改革难题,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国资监管体制,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明显优化,国有企业活力与效率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属国企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创2004年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监管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重塑传统产业优势

    “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健全、内生动力不足,经营活力不强等影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那时逐步暴露出来。”金川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尚勇说,痛定思变的金川集团,为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并且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经过‘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的布局,甘肃省在西北地区率先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张福林说,但以原字号、粗字号、重字号、国字号为特征的传统产业产品和所有制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金川集团改革成效正是甘肃省不断重塑传统产业优势的体现。

    甘肃省传统国企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其中,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铝合金精深加工引进众多铝加工企业,不仅壮大铝产业集群,还形成了“铝土矿-氧化铝-煤-电-铝-铝加工”全产业链;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是建成首信秘鲁公司尾矿综合开发项目,使循环经济技术走出国门;金川集团积极布局电池材料、电镀材料、电工材料等精深加工产业,精深加工产品和生产线服务业产值占比高达43%,并建成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吸引21家民营企业入驻。

    金川集团镍冶炼厂富氧顶吹5G+数控中心。资料照片

    2017年伊始,甘肃省深刻意识到省直部门管理企业在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一些企业经营模式和业务单一,产业链短,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多数企业布局分散,优势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部分企业与其他省属企业业务重叠,同质化经营、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突出……因此,涉及82户省直部门管理企业、19户省属企业的资源整合融合工作,逐步拉开序幕。

    由于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项目资本金短缺长期困扰着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升级步伐。姚振鹏坦言,原本从事施工、规划、建设、投融资等不同领域的企业,经过整合后充分发挥了最大功效,2019年甘肃公交建集团作为发起人设立了总规模63.5亿元的甘肃公交建公路投资基金,为甘肃省收费公路PPP项目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同时,国内第一支以PPP公路为募投项目的永续企业债也在这里落地。今年,更是成功发行10亿元的甘肃省首单“乡村振兴债”。

    甘肃公交建集团产业新体系正逐步开篇破局:“服务区+”业务板块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26%;建成行业领先的精密自动化切割和波形钢腹板成型生产线,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实现产值6.5亿元;“智慧高速”综合管理云平台在两徽高速公路投入使用;首条“5G+智慧公路”示范路段即将开通试运营……

    同时,甘肃省各市州国企也紧跟改革步伐,完善健全产业链,实现跨越发展。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经营驱动、金融驱动、创新驱动”三轮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大产业、大研发、大市场、大生产、大品牌、大资本”生态体系建设。“公司有467个药品批准文号,但常年生产的仅有100个左右,缺的不是品种和产品,而是市场渠道和发展资金。”佛慈制药董事会秘书李宝军说,为此,佛慈集团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并以资本市场推进内外部资源整合,并购重组全省医药资源。集团总资产由2018年10.8亿元增长至2020年47亿元,营业收入从2018年5.1亿元增长至2020年25.56亿元,全产业链、多元化和集团化协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虽然甘肃省国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甘肃省仍将不断突破因历史原因及区域特征形成的难点问题。”张福林说,目前甘肃省国企改革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引资难”、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任务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针对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任务,甘肃省已经在“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实施“三化”改造项目329个,总投资609亿元。张福林介绍,今年甘肃将投资179亿元,85%的新增国有资本投向战新产业及基础设施。

    (记者李杰 兰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