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我国首台最大功率10万瓦工业光纤激光器启用

12月10日,由南华大学与锐科激光等单位联合研制、我国首台最大功率10万瓦工业光纤激光器,在湖南衡阳启动满功率出光检验。经现场出光测试,其工作情况稳定,可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可用于核设施管道焊接、放射环境下核设施退役拆除、核污染元器件表面去污、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等高端应用。据悉,这也是全球第二大功率的工业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具电光转换效率高、金属吸收系数好、光束质量高等优点,被誉为“未来制造系统共同的加工手段”,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航空航天、3C电子、医疗设施等领域,进行焊接、切割、表面去污等。现阶段,功率在10万瓦级的激光器,被定义为超高功率激光器。近年来,我国激光技术发展迅速,但诸多核心器件仍未实现自主可控,亟须加大对超高功率激光器的自主研制。

由南华大学与锐科激光等单位研制的我国首台10万瓦超高率光纤激光器,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在整机方面,开发了完整的系统集成及模块化组装技术。对于能量输出,应用高性能材料和特制镀膜工艺,制造了功率激光传输组件中重要部件——端帽,并突破性地采用自创的端帽熔接加后处理技术,实现传能光纤和端帽的无损高质熔接,其承受功率超过20万瓦;突破性解决传能光纤自发热难题,首创铠装管主动冷却技术,支持整机10万瓦机器长时间连续不间断出光。此外,为满足铜铝等高反射性材料的加工,采用先进隔离吸光散热技术,并结合首创的光热监控技术,实现了对高功率光纤回返光可控可扛。

在控制系统上,应用的先进以太网通讯方式通讯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灵活扩展更高功率的激光器。激光器还内置了丰富的监测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显示激光器内部各个模组的健康状况。自带的平板式工控机,可在激光器上直接查看激光器的运行状态、工作参数,并切换工作模式。内置的4G通讯模块,实现了激光器运行状态数据的云端传输和存储,方便远程诊断。(记者 俞慧友 通 讯 员 夏文辉)

 


 

动感锐科激光: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科激光”,股票代码:300747),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光纤激光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具有从材料、器件到整机垂直集成能力的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和服务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为激光制造装备集成商提供各类光纤激光器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和定制化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10W至2,000W的脉冲光纤激光器;10W至30,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75W至 450W准连续光纤激光器;80W至8,000W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激光制造如打标、切割、焊接、熔覆、清洗、增材制造等领域;超快激光器方面主要产品包括10W至20W纳秒激光器,2W至100W红外皮 秒激光器,5W至50W绿光皮秒激光器,5W至30W紫外皮秒激光器,1W至20W飞秒激光器等,广泛应用于激光 制造如:显示和面板玻璃切割,汽车玻璃切割,FPC覆盖膜切割,5G LCP切割,OLED柔性显示材料切割, LED晶元切割,半导体芯片切割等应用。

锐科激光作为国内光纤激光器龙头企业,面对行业发展出现的机遇期,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等,通过积极开展质量提升专项工程、保障产品质量,加强成本管控、 提升整体经营效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智慧工厂的自动化建设等措施,巩固了公司在国内激光器市场的龙头地位。公司积极布局高功率和超快激光器领域,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公司高功率激光器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市场正逐步替代海外主要激光器厂商的产品,公司整体销售维持增长态势。在超快激光器领域,市场销量逐步提升,产品技术不断完善,未来将为公司经营业绩注入动力。

无锡锐科光纤激光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无锡锐科”)为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锐科激光的华东区总部。

无锡锐科位于无锡市惠山经济开发区光电产业园,注册资金10000万元,主要生产和研发脉冲光纤激光器、连续激光器、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及超快激光器。公司于2019年下半年正式投产。

目前无锡锐科员工总数已达600余人,公司现有厂房面积达23000平方米,已形成了年产150000台各类激光器的生产能力。

 


 

动感南华大学:南华大学介绍

 

南华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2000年3月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本科一批招生院校。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推进事业全面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学校形成了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直属学院27个,直属型附属医院6所(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南华医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和附属公共卫生医院),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3个。设有本科专业6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5000人,国际学生600余人。

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近3000人。共有教授、主任医师等正高职称人员近640人,副高职称人员1975人;有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14个;有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10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等260余名。

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卓越计划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3门。有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35个,综合性实习基地425个。

学校拥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筑环境气载污染物治理与放射性防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疑难杂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中心、国家代谢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成员单位)、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核心成员单位)、全国老年健康急救一体化示范基地、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军工及地域文化社科普及基地等国家级科研与科普平台;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18个、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湖南省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南省分中心1个、湖南省临床研究中心8个、省级科研基地19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3个、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3个、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6个;拥有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10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3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30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20余项。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际组织和国内外近10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协作关系。

图书馆纸质藏书278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数字资源372TB,其中电子图书203万册。学校主办《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学校入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学科、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核科学技术学院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近30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国防工业、核工业、卫生与健康、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文明和进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