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观察:普洱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文章导读】:普洱市着力加快整合科技资源,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及咖啡企业,围绕咖啡全产业链发展,采取“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从咖啡初加工咖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招商引资工作等方面,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力度及研发能力,科技资源的整合汇聚,实现咖啡初加工废弃物利用生产饲料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示范和推广,延伸产业链、形成咖啡科技型企业群,推动全市咖啡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科技赋能 推动咖啡产业之花绚烂绽放
实验室检测人员正在进行咖啡品质检测。
作为中国重要咖啡产区和咖啡贸易主要集散地,普洱发力咖啡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仓储等全产业链,正在努力寻求咖啡产业发展的突破,科技的应用和创新则是这一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的建设,以及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获准筹建……普洱正成为全国咖啡科研、教学、服务保障机构集中的地方。
近一年来,市委书记李庆元也多次在全市咖啡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强调,发展咖啡产业要“以科技创新为产业赋能”“加快科技自主创新”“深入研究科技创新新举措”“打造全技术链条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推动咖啡产业之花绚烂绽放。
以技术创新中心为平台 构建咖啡产业技术服务体系
在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筹建)实验室,检测人员杨河秀(实习生)正在将放有咖啡提取物的小试管中的液体倒进净化柱中,用有机溶剂来祛除咖啡提取物中的多余成分,从而达到检测咖啡某种物质是否符合标准的目的。“我每天大约检测七八种40多个咖啡样品,每个样品的检测时间跨度为48-72小时。这样才能科学精准地检测出我们的咖啡质量是否安全。”杨河秀说。
2020年10月,在普洱市委市政府、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积极争取、全力推动下,由普洱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牵头,协同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茶研究院、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等科研院校和咖企,围绕咖啡质量基础提升及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共同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申请筹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并于2021年9月2日获得国家市场监管局批准筹建。该中心是唯一以咖啡产业质量基础和产业服务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中心,对集聚咖啡领域优势创新要素,构建咖啡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推动普洱咖啡高质量发展,打造咖啡产业发展高地有着重要意义。
据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姜东华介绍,该中心创建的主要目的是围绕咖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行咖企标准化生产,为咖企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咖啡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群化,从而完善我国现有咖啡标准体系、完善现有咖啡品质、质量安全等项目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云南咖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会从10县(区)抽样100个咖啡豆,100片咖啡叶,100块咖啡种植土壤,从多区域、多品种、多环境来研究寻找最优的咖啡品种、咖啡生长条件。”姜东华说,从选种、种植、采摘、加工、产品等全技术链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便能构建咖啡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以及品质数据库、认证服务体系,推进咖啡产业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建设,填补国家咖啡产业检测检验的技术空白。
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中心还通过构建咖啡种质资源创新基地、咖啡加工示范基地、咖啡产品研发基地,对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技术培训、技术孵化以及成果转化,建立咖啡人才培养、技术推广体系、交易服务体系,打通技术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思茅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设置“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咖啡专业重点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实验室现有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200台(套)。“实验室为咖啡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保障了出口咖啡的质量安全,确保了2019年至2021年4.4万吨、货值6.28亿元的普洱咖啡顺利出口。”思茅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祁正有说。
改进加工污水处理工艺 提升咖啡加工水平
咖啡鲜果初加工,主要采用普通湿法加工工艺脱皮脱胶,污水产生量大。采用半湿法、全湿法加工工艺的每吨鲜果污水平均产生量分别约为1.5吨、7吨,污水中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等指标均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如不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咖啡鲜果初加工废水治理是关乎普洱市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关乎民生福祉的一项系统工程。李庆元强调,要加快推进咖啡加工污水处理工艺改进,强化技术保障,改变加工方式,积极探索咖啡鲜果加工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工作新思路、新技术,确保咖啡加工污水处理指标达到环保标准,全面提升咖啡加工水平,让咖啡加工技术革新成为普洱咖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普洱市长木咖啡有限公司是积极探索咖啡污水处理的先行者,于2019年10月投资近250万元建设了咖啡污水处理车间,2020年1月投入使用。该公司总经理王承坚在污水处理的出水口处用透明的塑料瓶接了一瓶,高高地举在手中说:“瞧,这是我们污水处理后排放的水,很清澈,基本没有异味,可以直接灌溉农田。”在一份日期为2022年3月9日的检测报告中,长木咖啡的两个送检样品的PH、化学需氧量、悬浮物、色度、氨氮等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今年初我们又建设了4800立方米的污水生化处理收集池,可以先把产生的污水暂时收集在这里,自然发酵20多天后,再导入处理设备,一方面可以缓解设备的污水处理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设备处理效率。”王承坚说。
据普洱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市生态环境局将帮助咖企咖农努力改进加工工艺,在确保咖啡豆品质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水洗加工工艺,推广采用日晒、酶法脱胶等无水或少水加工工艺,减少污水产生量和排放量;采用水洗加工工艺,优先使用咖啡脱皮脱胶机等咖啡鲜果新型加工设备,提高分离用水循环使用率,降低加工过程用水量,并积极推广咖啡鲜果集中加工,形成咖啡鲜果集中加工、污水集中处理、废水达标排放的良性循环;围绕咖啡鲜果加工废水污染物浓度高、处理设备投入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搭建产学研平台,吸引专业人才和科研院所开展咖啡废水处理技术研发和科技攻关,力争尽快寻求到一些费用少、效率高、效果好的咖啡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施设备,为全省咖啡鲜果加工废水处理建立可参考、可复制的技术标准和治理模式。
让人欣慰的是,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与云南仨得科技、普洱富民农业装备、普洱长木咖啡、普洱奥莱咖啡等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合作研发的咖啡无水(或微水)初加工技术,经过大量的生产性试验和创新研发,形成咖啡无水脱皮微水脱胶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原来的初加工排放污水的问题得到转变。截至3月,仅普洱就已有100多家咖企(合作社)使用该系列技术及设备进行加工,日处理咖啡鲜果近4000吨,探索出了一条咖啡环保加工的新路子。
探索初加工废弃物利用 提高咖啡高效资源转化效率
咖啡初加工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比如废水、咖啡壳、果胶及果皮,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加以资源化利用,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这就需要进行咖啡初加工废弃物的研究利用,探索出高效资源转化利用的技术。
思茅区北归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家录介绍,该公司利用新技术实现咖啡豆产品的提质增效,提高咖啡豆一级产品产出率、品质和口味,并利用咖啡果皮的微生物发酵作用,酿造果醋、果酒,把咖啡果胶作为天然化妆品原料,把咖啡豆壳用于加工包装板,变废为宝,这样既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切实推动咖啡产业链创新发展,提升普洱咖啡产业的科技含量、产品档次、品牌知名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咖啡初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四个层次,一是对废水进行综合治理达到灌溉排放标准回田,二是建设咖啡壳加工生物颗粒燃料集中加工中心,三是建设咖啡果胶综合利用中试生产线,四是引进企业建设初加工高浓度废水和果皮加工为标准化咖啡专用有机肥、饲料的中试生产线。”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
同时,普洱市着力加快整合科技资源,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及咖啡企业,围绕咖啡全产业链发展,采取“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从咖啡初加工咖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招商引资工作等方面,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力度及研发能力,科技资源的整合汇聚,实现咖啡初加工废弃物利用生产饲料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示范和推广,延伸产业链、形成咖啡科技型企业群,推动全市咖啡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下一步,普洱市将高度关注咖啡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搭建创新协作平台,支持鼓励企业探索营销新模式,加强与京东全体系合作,依托普洱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京东物流、官方自营店等方面的科技合作,不断用数字化拓宽咖啡的市场销售渠道,为咖啡产业赋能。(记者 胡雪英 袁梅 于飞)
评论排行